《桂隐纪咏·传经轩》

时间: 2025-01-22 21:21:14

香炷对清晨,微言得问津。

所师非传癖,手泽仰如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香炷对清晨,微言得问津。所师非传癖,手泽仰如新。

白话文翻译:

清晨,香炉上点燃的香烟袅袅升起,微妙的道理让我得以询问和领悟。我所学习的并非是盲目的传承,而是以崭新的眼光去感受和理解。

注释:

  • 香炷:指香炉中点燃的香,象征着清雅和宁静的环境。
  • 微言:指细微的道理或言语,形容哲理深邃、含蓄。
  • 问津:比喻求教或探求真理的意思。
  • 所师:指所学习的内容或对象。
  • 传癖:指盲目追随传统,不加思考的习惯。
  • 手泽:指手中的触感和影响,强调作者的亲身体验。
  • 仰如新:仰望、尊敬,像是新发现的事物,表达出新鲜感。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特别明显的典故,但“问津”一词可追溯到《论语》中对学习的强调,体现了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宋代人,官至太常博士,因其学识渊博和文采斐然而受到赞誉。其诗作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哲理和人生感悟为主题。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张镃在文人雅集之际,环境幽静,香气缭绕,激发了他对传统学习和个人见解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清晨的香气引入,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展现了诗人对学习的独特见解。前两句通过“香炷”和“微言”的对比,暗示了诗人对知识的追求并非流于表面,而是深入内涵。后两句则转向自我反思,强调自己所学习并非盲目的传承,而是依赖于自身的领悟与体验。这种反传统的思想,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个性和独立思考的追求。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而意味深长,字句间流露出淡淡的哲思,令人深思。诗人在描述个人学习的过程时,既有对传统的尊重,也有对自我的反省,体现了一个理智而又感性的思考者形象。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张镃的个人思想,也反映出宋代文人的普遍追求,即在尊重经典的同时,努力寻求自我独立的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香炷对清晨:描绘清晨的静谧环境,香气氤氲,给人一种心灵的宁静。
  • 微言得问津:暗喻在这样的环境中,微小的道理能够引发深刻的思考和探索。
  • 所师非传癖:否定了单纯依赖传统的学习方式,表达了对真知灼见的追求。
  • 手泽仰如新:强调在学习过程中,个人的体验和理解是崭新的,具有重要的价值。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香炷”与“清晨”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 比喻:将学习比作香气的感受,形象生动。
  • 反语:通过“非传癖”表达对传统学习方式的不满。

主题思想:

该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提倡独立思考和自我体验,反对盲目追随传统,强调知识的真正价值在于个人的领悟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香炷:象征着高雅和纯净的精神追求。
  • 清晨:代表新的开始,象征着知识的启迪。
  • 微言:体现了深刻而细微的哲理。

这些意象在诗中相互交织,共同反映了诗人对学习的态度和对知识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香炷”主要象征什么? A. 知识的深邃 B. 清雅的环境 C. 个人的体验

  2. 诗人对传统学习方式的态度是? A. 赞同 B. 否定 C. 中立

  3. “微言”在诗中主要指什么? A. 细微的道理 B. 传统的教诲 C. 诗人的感悟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可以将张镃的这首诗与王维的《鹿柴》进行比较。两者都强调自然之美和个人的内心感受,但张镃更加强调学习与领悟的过程,而王维则倾向于表达对自然的抒怀与哲思。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