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日落山空响梵,
风来树杪生涛。
一卷洞中周易,
三杯醉后离骚。
白话文翻译:
太阳落下,山空中回荡着梵音,
微风吹来,树梢掀起涟漪。
一卷《周易》在洞中翻阅,
饮下三杯酒后,吟诵《离骚》。
注释:
字词注释:
- 响梵:梵音,佛教的音乐声,这里比喻宁静的山中回响。
- 树杪:树的最上端,指树梢。
- 生涛:产生波涛,形容风吹动树叶的声音。
- 一卷:一卷书籍,这里指《周易》。
- 离骚:屈原所作的长诗,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个人的情感。
典故解析:
- 《周易》:为古代经典,内容涵盖哲理和卜卦,象征智慧和哲学。
- 《离骚》:屈原的代表作,内容表现了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象征着诗人的情感深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元恺,清代诗人,字子华,号白石,擅长诗词,风格多样,作品多描绘山水和哲思,体现了清代士人的情怀和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董元恺晚年,时值清代中期,社会动荡,诗人通过自然景象表现内心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自然与精神世界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宇宙的思索与个人情感的表达。开篇“日落山空响梵”,通过夕阳与梵音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气氛,表现了自然的神秘与庄严。紧接着“风来树杪生涛”,树梢在风中摇曳,生出波涛的声音,传达出一种动态的美感与生命的灵动。
接下来的“一卷洞中周易”,把古老的哲学智慧引入诗中,表明诗人在思考人生的哲理与命运的变化。最后一句“三杯醉后离骚”,则是将屈原的情感与个人的醉态结合,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迷茫,既有对古人的追忆,又带着个人的情感抒发。
整首诗在意象上层层递进,从自然景色到哲学思考,再到情感的宣泄,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日落山空响梵:描绘夕阳西下时,山空中传来佛教的梵音,营造了宁静的氛围。
- 风来树杪生涛:微风拂过树梢,树叶轻轻摇动,宛如波涛起伏,展现自然的生机。
- 一卷洞中周易:在洞中翻阅《周易》,表明对哲理的追求,象征智慧的探求。
- 三杯醉后离骚:饮酒后吟诵《离骚》,体现个人情感的释放与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涛”比作树叶的声响,形象生动。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形成对仗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自然、哲学与个人情感之间的关系,表现了诗人面对世界的沉思与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日落:象征结束与宁静,预示时间的流逝。
- 山空:代表广阔与空灵,体现自然之美。
- 梵音:象征内心的宁静与哲学的思考。
- 树杪:象征生命的脆弱与动态。
- 周易:象征智慧与哲理,连接古今思考。
- 离骚:象征对理想的追求与情感的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日落山空响梵”中“响梵”指的是什么? A. 夕阳
B. 佛教的音乐声
C. 风声
D. 山的回声 -
“一卷洞中周易”中的“周易”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智慧与哲理
C. 爱情
D. 战争 -
诗中提到的“三杯醉后离骚”,离骚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屈原
D. 白居易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表现了个体情感与自然的结合,主题相似但风格更为豪放。
- 杜甫《登高》:同样抒发了对人生的感慨,但更关注社会现实与个人的无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周易解析》
- 《屈原与《离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