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令》

时间: 2025-01-26 03:08:14

休矣。

休矣。

时世不消说起。

醉生梦死风光。

谁省湘亡路亡。

亡路。

亡路。

丘墓安排何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休矣。休矣。时世不消说起。醉生梦死风光。谁省湘亡路亡。亡路。亡路。丘墓安排何处。

白话文翻译:

停下吧,停下吧。这个时代已不值得再提及。沉醉于生死之间,享受那虚幻的风光。谁来想想湘水的悲哀,走上了亡国之路。亡路啊,亡路。那墓地该安排在哪里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休矣:停下、停止的意思。
  • 时世:指当时的社会和时代。
  • 醉生梦死:形容人沉迷于享乐,不思进取。
  • 湘亡路亡:指湘水地区的亡国之路,暗指历史上的悲剧。
  • 丘墓:指坟墓,象征死后归宿。

典故解析

  • 湘亡:历史上指的是楚国的灭亡,湘水是楚国的代表性地理标志。这里用以象征故国的衰亡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宁调元,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诗词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历史的感慨而著称,作品多涉及个人情感与历史反思。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清代晚期,时代动荡,社会变革加剧,诗人通过此诗表达对社会的无奈与对历史的深思,反映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

诗歌鉴赏:

《三台令》通过简洁而富有情感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深刻思考。诗中反复的“休矣”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仿佛在呼唤人们停下脚步,反思自己的生活。接着提到“醉生梦死”,进一步揭示了作者对人们沉迷享乐、忽视现实的批判。

“谁省湘亡路亡”,则让人联想到历史的悲剧,诗人用湘水的亡路象征了故国的破灭与个人的迷茫,展示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最后的“丘墓安排何处”,更是引人深思,暗示了对未来的迷茫与对生命归宿的困惑。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感慨与对历史的反思,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与普遍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休矣。休矣。:反复的呼唤,表达了对现实的厌倦与无奈。
  • 时世不消说起。:指出当前的社会状态已不值得提及,暗含对社会的失望。
  • 醉生梦死风光。:描绘人们沉迷于虚幻的生活,远离真实。
  • 谁省湘亡路亡。:质问谁来意识到历史的悲剧,带有强烈的自省和怀旧情绪。
  • 亡路。亡路。:重复强调,突显出无路可走的绝望。
  • 丘墓安排何处。:象征生命的终结与归宿,带来深深的思考。

修辞手法

  • 反复:多次使用“休矣”和“亡路”,增强情感的表达。
  • 对仗:如“醉生梦死”与“湘亡路亡”,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诗的韵律感。
  • 象征:湘水、丘墓等意象,承载了历史与生命的哲理。

主题思想: 整首诗揭示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现实的批判,表达了对时代变迁的无奈与对生命意义的追问,表现出一种深沉的忧伤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湘水:象征故国,带有浓厚的历史感与乡愁。
  • 丘墓:代表死亡与归宿,反映生命的最终归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休矣”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高兴 B. 无奈 C. 愤怒
  2. “湘亡路亡”中的“湘”指的是? A. 一条河流 B. 一个国家 C. 一个地区
  3. 诗中提到的“丘墓”象征什么? A. 生活的美好 B. 生命的终结 C. 历史的悲剧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宁调元的《三台令》更加沉重,前者强调享乐与豪情,而后者则注重对历史与现实的反思,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历史背景。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