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令二首·和石帚师 其二》

时间: 2025-01-11 09:05:07

秋柳。

秋柳。

攀折曾劳纤手。

高楼翠袖轻寒。

愁入西风管弦。

弦管。

弦管。

春在别家庭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柳。秋柳。攀折曾劳纤手。高楼翠袖轻寒。愁入西风管弦。弦管。弦管。春在别家庭院。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柳树,秋天的柳树,曾用细腻的手攀折过你。高楼上轻盈的翠袖在凉意中摇曳,愁绪随着西风飘荡,流入乐器的声响。乐声缭绕,春天已在别人的院落中悄然绽放。

注释:

  • 秋柳:指秋天的柳树,象征着季节的变迁和离别的愁绪。
  • 攀折曾劳纤手:意为曾经用细腻的手去折柳,表现出对柳树的依恋与回忆。
  • 高楼翠袖轻寒:描绘高楼中的女子衣袖轻盈,透出一丝凉意,传达出秋天的气息。
  • 愁入西风管弦:西风带来愁绪,似乎融入了乐器的声响中,感情愈发沉重。
  • 春在别家庭院:暗指别人的院子里春天依旧,而自己却感到孤独与凄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雷履平,现代诗人,作品常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语言清新,情感真挚。擅长将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结合,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内心世界。

创作背景:

《三台令二首·和石帚师 其二》创作于作者对秋天的感悟之际,反映了季节变迁带来的情感起伏。诗中通过柳树、乐器等意象,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柳”为引子,营造出了一种凄凉的氛围。柳树在秋风中摇曳,仿佛在诉说着离别的愁苦。诗中反复提到“秋柳”,不仅强调了季节的特征,更暗示了诗人内心对旧时光的留恋和对逝去岁月的感伤。通过“攀折曾劳纤手”,诗人将自己与柳树的关系拉近,细腻的描写中透出一丝无奈与惆怅。

“高楼翠袖轻寒”描绘了秋天的凉意,营造出一种高远而孤独的美感。这里的“翠袖”不仅是对女子的描绘,更象征着一种优雅的孤寂。接下来的“愁入西风管弦”,则将情感的沉重与秋天的萧瑟结合在一起,西风似乎将所有的愁绪都带到了乐器的声响中,形成一种忧伤的音乐感。

最后一句“春在别家庭院”则是一种强烈的对比,表现出他人生活的美好与自身境遇的凄凉。这种对比不仅突显了诗人的孤独感,也让人思考春天的希望与生命的无常。整首诗在细腻的描绘中蕴含着浓厚的情感,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秋柳。秋柳。:强调季节,设定诗的情境。
  2. 攀折曾劳纤手。:表达对柳树的思念,使用了“劳”字,显得细腻。
  3. 高楼翠袖轻寒。:描绘了高楼中女子的身影,传达出秋天的凉意。
  4. 愁入西风管弦。:使用拟人手法,西风似乎带走了诗人的愁苦。
  5. 弦管。弦管。:反复的音韵,增强了音乐感,也暗示了情感的纠结。
  6. 春在别家庭院。:结尾处的对比,展现了他人幸福与自身孤独的强烈反差。

修辞手法:

  • 比喻:柳树象征着离别与思念。
  • 拟人:西风带走愁绪,增强了情感的传达。
  • 对仗:诗中句式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现实孤独的感慨,呈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愁苦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柳:象征离别与思念。
  • 高楼:高远的孤独感。
  • 翠袖:优雅与凄凉的结合。
  • 西风:传递愁苦与季节的变化。
  • :象征希望与生命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春天 B. 秋柳 C. 高楼
  2. 诗中提到的“高楼翠袖轻寒”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孤独 C. 兴奋
  3. 诗中的“愁入西风管弦”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排比

答案:

  1. B. 秋柳
  2. B. 孤独
  3. A. 拟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清照《如梦令》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对比雷履平与李清照的作品,尽管时间与风格不同,两者皆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情感。雷的作品偏向于对季节变迁的感慨,而李则在写景中融入了个人的情感经历,展现出女性特有的细腻与柔情。

参考资料:

  • 《中国现代诗歌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李清照与她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