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吴唐辅雪中同游西湖之作》

时间: 2025-01-24 01:08:46

平生闻说西湖好,眼碍红尘未得看。

款奉亲朋今始到,俯临波浪不知寒。

异乡把盏人都醉,同道论情我最欢。

莫向人头听传漏,且将灯烛照更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平生闻说西湖好,眼碍红尘未得看。
款奉亲朋今始到,俯临波浪不知寒。
异乡把盏人都醉,同道论情我最欢。
莫向人头听传漏,且将灯烛照更阑。

白话文翻译:

我一生都听说西湖的美好,却因世俗的纷扰而未能亲眼目睹。今天终于陪伴亲朋来到了这里,俯身望去波浪荡漾,竟然忘记了寒意。身在异乡,与朋友举杯共饮,大家都醉意朦胧,而我与志同道合之人最为欢喜。别听那些流言蜚语,且把灯火点亮,继续欢度这美好的夜晚。

注释:

  • 平生:一生,表示人生的经历。
  • 红尘:指世俗的纷扰与喧嚣。
  • 款奉:款待、恭敬地陪伴。
  • 俯临:俯身看。
  • 波浪:水面起伏的状态。
  • 不知寒:忘却了寒冷。
  • 把盏:举杯,表示饮酒。
  • 同道:志同道合的人。
  • 莫向人头:不要听信他人的传言。
  • 灯烛:灯光,象征温暖与明亮。

典故解析:

  1.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以其秀丽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
  2. 红尘:古代诗词中常用来形容世俗的纷扰和生活的繁杂,常与隐逸、超脱相对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刚中(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以其清新雅致的诗风而著称。他的诗歌常常描绘自然景色,寄托个人情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作者与友人游览西湖之际,表达了他对西湖的向往与欣赏之情,同时也反映出他在世俗生活中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西湖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与朋友共度美好时光的快乐。开篇即以“平生闻说西湖好”引入,显示出他对西湖的向往与期待。接着,通过“眼碍红尘未得看”,表现出生活中的种种羁绊,使得他未能如愿以偿。随着与亲朋的相聚,他终于踏上这片美丽的土地,心中充满了喜悦。

“俯临波浪不知寒”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西湖水波荡漾的景象,亦映射出他内心的欢愉与放松。接下来的“异乡把盏人都醉”,则体现了与朋友共饮的欢快氛围,诗人与友人的情谊在酒杯间流淌,愈加亲密。而最后两句则传达出一种对外界纷扰的无视与对生活的珍惜,表达了诗人在此时此刻的宁静与满足。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清新,展现了诗人对西湖的热爱及对友情的珍视,既有对美景的赞美,也有对生活的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平生闻说西湖好: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的向往与期待。
  2. 眼碍红尘未得看:世俗的纷扰使他无法亲眼欣赏西湖的美景。
  3. 款奉亲朋今始到:今天终于与朋友一起游览西湖,心中欣喜。
  4. 俯临波浪不知寒:俯身望去,水波荡漾,忘却了寒冷的天气。
  5. 异乡把盏人都醉:身在异乡,与朋友举杯共饮,大家都沉醉在酒意之中。
  6. 同道论情我最欢: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畅谈,感到特别快乐。
  7. 莫向人头听传漏:劝诫不要听信流言蜚语。
  8. 且将灯烛照更阑:点亮灯火,继续享受美好时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的纷扰比作“红尘”,形象地表现出世俗的复杂。
  • 对仗:如“款奉亲朋”和“俯临波浪”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西湖”的美好与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展开,表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反映出一种对世俗喧嚣的超脱与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湖:象征着美好与宁静的自然景观。
  • 波浪:代表着生命的起伏与变化。
  • 把盏:象征着友谊与欢聚时光。
  • 灯烛:象征着温暖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西湖”主要象征什么?

    • A. 美丽的自然景观
    • B. 纷扰的世俗
    • C. 友情的象征
  2. “莫向人头听传漏”的意思是?

    • A. 要听信他人的传言
    • B. 不要听信流言蜚语
    • C. 继续讨论他人的事情
  3. 这首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 A. 伤感
    • B. 欢快
    • C. 愤怒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 李白的《将进酒》:关于饮酒作乐和朋友之间的情谊。

诗词对比

  • 比较《和吴唐辅雪中同游西湖之作》和李白的《月下独酌》,二者均表现了对友谊的珍视,但前者更侧重于西湖的美景与团聚的欢快,后者则表现了孤独与自我解脱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西湖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