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荣见示禅月山居诗盥读数过六根洒然但余素》
时间: 2025-01-26 06:20:36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义荣见示禅月山居诗盥读数过六根洒然但余素
作者: 郑刚中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瓜满前畴菜满畦,赤松屋北寺居西。
不村不郭常安稳,非律非禅自整齐。
静见游鱼潭底乐,任从幽鸟叶间啼。
此心得趣知谁解,一月寒光印碧溪。
白话文翻译:
田野里满是南瓜,菜畦里绿意盎然。
赤松在我家北面,寺庙在我家西边。
这里没有村庄和城郭,生活安稳而宁静,
不必遵循律法和禅宗,自然也能保持整齐。
静静地看着游鱼在潭底嬉戏,
任凭幽鸟在树叶间自由啼鸣。
这样的心境与乐趣,谁能理解呢?
寒冷的一月,月光映照着清澈的溪流。
注释:
- 瓜满前畴:前面的田地里长满了南瓜。
- 赤松:一种松树,古人常用此树作为隐居的象征。
- 寺居:指寺庙的居所。
- 不村不郭:没有村庄和城郭,形容环境的悠然自得。
- 非律非禅:不受法律和禅宗教义的约束,意指自由自在。
- 游鱼潭:潭水中游动的鱼,象征自然的和谐与快乐。
- 幽鸟:指隐蔽的鸟儿,寓意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 寒光印碧溪:寒冷的月光照射在碧绿的溪水上,描绘出清冷而美丽的场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刚中,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歌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追求自然与心灵的和谐。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郑刚中隐居于山水之间的时期,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美的感悟。诗中描绘的田园风光和内心的宁静,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中人们对和平安稳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郑刚中的《义荣见示禅月山居诗盥读数过六根洒然但余素》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出一幅宁静的田园画卷。诗的开头通过对南瓜和蔬菜的描写,生动展现了田野的丰盈和生活的富足,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赤松屋北寺居西”的描写,表现出他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强调了隐居生活的安稳与恬淡。
在诗中,郑刚中强调了“不村不郭”的存在,暗示着一种远离尘嚣、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他不依赖于外在的法律与禅宗教义,而是通过自身的内心和对自然的观察来保持生活的整齐与安宁。此种生活态度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和内心世界的向往。
最后两句“此心得趣知谁解,一月寒光印碧溪”,更是将诗意推向高潮。诗人在寒冷的月份中,静静享受着月光照射在溪水上的美好,表达了他对这种内心乐趣的困惑与思考,似乎在问:究竟有谁能理解这种心境的美妙?
整首诗气韵悠长,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理解与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瓜满前畴菜满畦:描绘丰收的田园景象,传达出自然的富饶。
- 赤松屋北寺居西:介绍居住环境,营造出一种安静的隐居生活。
- 不村不郭常安稳:强调隐居生活的宁静,不受外界干扰。
- 非律非禅自整齐:表达内心的自由,生活无需外在约束。
- 静见游鱼潭底乐:通过观察自然,体会到心灵的快乐。
- 任从幽鸟叶间啼:任由鸟儿自由欢唱,体现生活的自然与和谐。
- 此心得趣知谁解:表达对这种内心宁静的困惑与思考。
- 一月寒光印碧溪:描绘出寒冷月光下的美丽景象,提升了诗的意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与自然的和谐比作内心的宁静。
- 拟人:游鱼和幽鸟被赋予了生命,表现出自然的生动。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由,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瓜、菜:象征丰收与富饶,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赤松:代表隐逸生活的象征,体现出自然之美。
- 游鱼:象征快乐与自由,暗示内心的宁静。
- 幽鸟:代表自然的声音,展现生活的乐趣。
- 寒光、碧溪:营造出清冷而美丽的意境,反映诗人的心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田园景象主要包括哪些元素? A. 瓜和菜
B. 山和水
C. 花和鸟 -
郑刚中在诗中强调了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A. 追求名利
B. 避世隐居
C. 奔波劳碌 -
“寒光印碧溪”描绘的是什么样的景象? A. 温暖的阳光
B. 冷清的月光
C. 明亮的星空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隐居生活,强调自然与内心的和谐。
- 陶渊明《归园田居》: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反映出对喧嚣生活的厌倦。
这两首诗与郑刚中的作品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均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郑刚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