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益昌霪雨逾月负郭皆浸祷祠之后仓廪何全居民
朝迁德泽偏对畿,避水人家即日归。
独愧因漂如木偶,未还田舍理柴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因长时间的雨水造成的淹水情况,导致城郭附近的土地被淹没,祈求神灵的庙宇也在水中,生活的仓库和粮食都面临危机。诗人感叹,朝廷的恩泽似乎只惠及城市,而那些躲避水灾的人们在今天才得以返回家中,自己却因漂泊而感到羞愧,未能返回自己的田舍理顺柴门。
注释
- 益昌:指一地的名字,可能指的是益州。
- 霪雨:指连绵不断的雨。
- 负郭:指城郭背后或周边的地方。
- 皆浸:都被淹没。
- 祷祠:指祈求神灵保佑的庙宇。
- 仓廪:粮仓,储存粮食的地方。
- 德泽:指朝廷的恩泽。
- 畿:指京城周边的地区。
- 理柴扉:整理柴门,指回到自己的家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刚中,字子冕,号简斋,晚唐时期诗人,生活在宋代。他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修养而闻名,常常关注社会民生问题,表达对人民生活的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自然灾害频发之时。长时间的雨水导致水灾,许多百姓流离失所,诗人对此深感忧虑,借此诗歌表达对受灾人民的同情和对朝廷施政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因长时间雨水所引发的水灾,展现了诗人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关怀。诗中开头部分,诗人以“霪雨逾月”描绘了连绵不绝的雨水,暗示了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接着提到“负郭皆浸”,不仅让人感受到水灾对生活的影响,更引发人们对城郭周边人家命运的思考。
“祷祠之后仓廪何全”一句,表达了在灾难面前,神灵的庇佑似乎显得无能为力,粮仓的损失让人忧心忡忡,彰显了诗人对民生的关怀和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最后两句中,诗人表现出对自己未能及时归家、照顾家庭的愧疚,体现了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感的结合。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表现力,情感真挚而深厚,既有对自然灾害的感慨,也有对人间生计的忧虑,构成了复杂而丰富的情感层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益昌霪雨逾月负郭皆浸:描述了益昌地区因连绵雨水而被淹没的情景,强调了水灾的严重程度。
- 祷祠之后仓廪何全:表达了对祈求神灵庇佑的无奈和对粮仓损失的忧虑,凸显了灾难对生活的直接影响。
- 朝迁德泽偏对畿:指出朝廷的恩泽主要惠及城市地区,呼应了对社会不公的思考。
- 避水人家即日归:描绘了那些躲避水灾的人们在雨停后急忙返回家中,表现了对家园的眷恋。
- 独愧因漂如木偶:诗人自责于自己的漂泊,感到无能为力,体现了对家庭的责任感。
- 未还田舍理柴扉:表达了未能回归家园,整理家务的无奈与失落。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漂如木偶”,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因遭遇水灾而感到无助的状态。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和谐,使得全诗在声韵上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水灾展开,结合个人的愧疚与社会的悲剧,体现了对民生的关怀和对自然灾害的深刻反思,表达了诗人对社会责任的强烈意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灾:象征着自然力量的无情和人类的脆弱。
- 祷祠:象征着人们对神明的依赖和渴望庇护。
- 柴扉:象征着家庭生活的安宁与平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
诗中提到的“霪雨”指的是什么? A. 大雪
B. 连绵不绝的雨
C. 阴天
D. 风暴 -
诗人对水灾的态度是怎样的? A. 漠不关心
B. 无奈与愧疚
C. 高兴
D. 积极应对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表现对民生疾苦的关怀。
- 白居易《卖炭翁》: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诗词对比
- 郑刚中的《益昌霪雨》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关注自然灾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但郑刚中更多表现个人愧疚之情,而杜甫则更强调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对宋代诗歌的全面介绍。
- 《唐诗三百首》:了解唐代及其后诗歌发展的重要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