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历事三朝》
时间: 2025-01-26 02:31: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沁园春·历事三朝
作者:刘克庄
历事三朝,觐而执圭,祭而裸璋。
更宫莲引入,视淮南草,御屏录了,露会稽章。
贪膜外荣,遗身后臭,晔也平生漫传香。
颜发改,独丹基无恙,事在休忙。
曹丘生莫游扬。
这瞎汉还曾自配量。
已化为胡蝶,穿花栩栩,懒陪鹓鹭,佩玉锵锵。
机蹉面前,钟闻饭后,我上堂时众下堂。
从前错,欲区区手援,天下黔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在经历了三代皇朝的历史变迁后,回望自己所处的时代与人生的感慨。作者在朝见皇帝时手持权杖,祭祀时则光着身子,反映了他在权力中心的角色。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观察到淮南的草木,历史的遗留和个人的名声交织在一起,表现出对外在荣华的贪恋与内在清白的追求。诗中提到的“颜发改”暗示着人的衰老与时光流逝,而“独丹基无恙”则表明内心的安定。作者告诫自己要放慢脚步,避免过于忙碌。最后,诗中通过比喻表达了自己对过去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的无奈和淡然,仿佛已经化为一只自由的蝴蝶,漫游于花间,不愿再与鹓鹭为伍。
注释:
- 觐而执圭:觐见皇帝时手持权杖。
- 裸璋:祭祀时光着身子,象征清白。
- 淮南草:淮南地区的草木,象征自然与人事。
- 晔也平生漫传香:意指自己生平所留下的美名。
- 颜发改:面容和头发都已改变,暗示衰老。
- 丹基无恙:指内心的安然无恙。
- 曹丘生:曹丘生为历史人物,象征游荡不定的人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月溪,南宋时期著名诗人、词人及书法家。他的诗词以豪放和深沉见长,常表现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
《沁园春·历事三朝》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社会变迁之际,诗人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更迭,深感历史的沉重与个人的渺小。诗词表达了对人生、历史及权力的反思,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诗歌鉴赏:
本词以"历事三朝"为引子,开篇即揭示了作者所经历的历史变迁,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与历史感。作者通过对权力中心的描绘,展现了自身在历史洪流中的角色,反映了对荣华富贵的追求与对清白名声的坚守。词中“贪膜外荣,遗身后臭”一句,直白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思索,透露出对人生价值的深刻理解。
此外,诗中运用大量自然意象,如“淮南草”和“胡蝶”,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明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暗示了生命的短暂与美好。对比“佩玉锵锵”的繁华与“懒陪鹓鹭”的悠然,传递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最后通过对过去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的淡然,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生命本质的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历事三朝:回顾自己经历的三个朝代,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 觐而执圭,祭而裸璋:在权力中心的自己,既有权力象征的仪式,又有祭祀时的清白无私。
- 更宫莲引入,视淮南草:描绘自然景观与人事交融,反映了对历史与生命的观察。
- 贪膜外荣,遗身后臭:警惕外在荣华带来的名声与后果,提醒自己要保持清白。
- 颜发改,独丹基无恙:岁月无情,但内心安稳。
- 曹丘生莫游扬:提及历史人物,象征不安分的生活态度。
- 已化为胡蝶:比喻对自由的追求与对现实的超脱。
- 我上堂时众下堂:暗示人生的孤独与无奈,众人皆忙于世事。
- 从前错,欲区区手援:反思过去的选择,体现出对人生的深入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己比喻为蝴蝶,象征自由与超然。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词的音乐感。
- 象征:通过自然意象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个人与自然的反思,探讨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作者在经历了权力的高峰后,意识到外在荣华的虚幻与内心宁静的重要,展示了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胡蝶:象征自由与轻盈,反映对生命的珍视。
- 淮南草:自然的象征,代表生命的无常与美丽。
- 佩玉:象征荣耀与地位,反映人对名利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刘克庄所经历的历史时期是哪个?
- A. 唐朝
- B. 宋朝
- C. 明朝
- D. 清朝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贪膜外荣”是指什么?
-
判断题:本诗主要表达了对权力与名利的追求。 (对/错)
答案:
- B. 宋朝
- 外在的荣华与名声。
- 错(主要表达对权力与名利的反思和内心的追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同样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
- 《水调歌头》(苏轼):体现对人生与自然的哲思。
诗词对比: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与刘克庄的《沁园春·历事三朝》均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但前者更加强调个人豪情与历史的壮阔,后者则聚焦于个人在历史中的渺小与宁静。两者虽风格不同,却都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与历史感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刘克庄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