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汪守宗博二首》

时间: 2025-01-11 07:53:48

还笏归为负耒农,清谈常许奉从容。

刍荛孰肯来询汝,薤水吾无可语公。

怀惠俱垂岘碑泪,旌廉合有寝丘封。

莆人谩课招魂些,应伴迂斋返甬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还笏归为负耒农,清谈常许奉从容。
刍荛孰肯来询汝,薤水吾无可语公。
怀惠俱垂岘碑泪,旌廉合有寝丘封。
莆人谩课招魂些,应伴迂斋返甬东。

白话文翻译:

我将手中的权杖归还,甘愿做一个耕作的农民;
清闲的谈话常常得到宽容的对待。
谁会来询问你我这些简单的事呢?
我对你的情谊,心中无话可说。
怀念惠公的恩德,泪水流淌于岘山之碑;
为廉政而立的标志,理应有被封于丘陵之地。
莆田人胡乱教唆招魂的事,
应该伴随我回到偏僻的书斋,回到东边的甬道。

注释:

  • :古代官员的权杖,这里指代权力。
  • 负耒农:放下权杖,做一个耕作的农民。
  • 刍荛:指草木,这里引申为简单的事务。
  • 薤水:指薤水,古代一条河流,象征着无法言说的情感。
  • 怀惠:怀念惠公,指向某位道德高尚的君主。
  • 岘碑:岘山上的碑,怀念先人的地方。
  • 旌廉:指标志廉政的事物,象征清白和正直。
  • 莆人:指莆田人,此处可能暗指某种风俗或行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季真,号听雨,晚号白石山人,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和书法家。他的诗词风格以豪放、清新见称,常表达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

创作背景:

《挽汪守宗博二首》是刘克庄为悼念好友汪守宗博而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与对权力的反思。诗中通过对耕作生活的向往,表现出对权力纷争的厌倦,以及对清静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诗人以“还笏”自喻,表现了对权力的放弃,这种反叛与自省的情感深深打动着读者。接下来的两句则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尤其是“薤水吾无可语公”,表达了在失去挚友后感到的无奈与孤独。后面的两句则是对历史和伦理的反思,怀念惠公的恩德,感叹于社会的变迁以及廉政的缺失,诗人借助“旌廉”与“寝丘封”的对比,深化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认识。最后两句则将情感引向自我,表现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人世的无奈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还笏归为负耒农:表达了诗人愿意放下权力,回归简单的农人生活。
  2. 清谈常许奉从容:说明轻松的交谈能带来宁静的心态。
  3. 刍荛孰肯来询汝:感叹无人问津,表达孤独感。
  4. 薤水吾无可语公:对友人的思念,感到无言以对。
  5. 怀惠俱垂岘碑泪:寄托对惠公的怀念,流下感慨的泪水。
  6. 旌廉合有寝丘封:对清白正直的追求与理想的期望。
  7. 莆人谩课招魂些:讽刺莆田人的迷信行为,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8. 应伴迂斋返甬东:希望回归宁静的生活。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怀惠俱垂岘碑泪,旌廉合有寝丘封”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如“笏”象征权力,“农”象征朴素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友人的追悼,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无奈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对清白正直的渴望以及对权力游戏的厌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权力、地位。
  2. :象征朴素的生活方式。
  3. 薤水:象征无法言表的友情。
  4. 岘碑:象征怀念与历史的印记。
  5. 旌廉:象征清白与正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笏”指的是什么?

    • A. 农具
    • B. 权杖
    • C. 书籍
    • D. 兵器
  2. 诗人对哪位历史人物表达了怀念?

    • A. 惠公
    • B. 孔子
    • C. 诸葛亮
    • D. 李白
  3. “清谈常许奉从容”中“清谈”指的是什么?

    • A. 严肃的讨论
    • B. 轻松的交流
    • C. 商业谈判
    • D. 政治辩论

答案:

  1. B. 权杖
  2. A. 惠公
  3. B. 轻松的交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竹里馆》

诗词对比:

刘克庄的这首诗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有相似之处,都是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权力的厌倦。刘克庄更侧重于对友人的怀念与社会批判,而陶渊明则更强调个人的宁静与自然和谐。两者都展现了古代文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刘克庄诗词集
  • 宋代文学研究论文
  • 古代诗词解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