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举国听桓子,呼天诔孔丘。可怜倚楹女,徒为鲁君忧。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整首诗的意思是:全国人民都在听桓子(桓公的故事),呼天喊地地咒骂孔子。可怜的是那倚靠在门楹上的女子,她仅仅是为鲁君感到忧虑。
注释
- 举国:全国家,指全国人民。
- 桓子:指春秋时期的桓公,历史上较为有名的君主。
- 呼天诔孔丘:诔,指咒骂或控诉,孔丘即孔子,意指对孔子的指责或批评。
- 倚楹女:指倚靠在门框上的女子,象征着无奈与忧愁。
- 鲁君:鲁国的君主,孔子所处的国家,代表着对国家前途的关心。
典故解析
- 孔丘:指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 桓子:与春秋时期的政治斗争相关,常被用来代表道德与权力的冲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季真,号临川,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词和诗,作品常表现出对时局的深刻思考和个人的感慨。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民族危机的时刻,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当时政治环境的忧虑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开篇以“举国听桓子”引入,直接指出全国人民都在关注桓公的事迹,传达出一种时代的共鸣感。这种共鸣之后,诗人转向对孔子的咒骂,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传统文化的质疑与批评。接着,倚楹女的形象出现,表现了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力感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整首诗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展示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现状的无奈,情感深沉而复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举国听桓子:表现出当时社会对桓公的极大关注,暗含对权力的依赖。
- 呼天诔孔丘:指责孔子,反映出对传统道德的质疑。
- 可怜倚楹女:描绘出一个无助的女性形象,象征着对未来的担忧。
- 徒为鲁君忧:表明她的忧虑是徒劳的,暗含对鲁国未来的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倚楹女”比喻无力的个体。
- 对仗:诗句结构整齐,音韵和谐,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体现了对历史、道德与现实的思考,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未来的忧虑,反映出个人在历史巨轮下的无奈。
意象分析
- 桓子:象征权力与历史的纠葛。
- 孔丘:代表传统文化与道德。
- 倚楹女:象征个人的脆弱与对社会现状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举国听桓子”中“桓子”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孔子
- B. 桓公
- C. 孟子
-
诗中“倚楹女”象征什么?
- A. 富贵
- B. 无奈与忧愁
- C. 勇敢
-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对传统文化的赞美
- B. 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 C. 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克庄的《漆室女》与杜甫的《春望》,两者均表现出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但刘克庄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而杜甫则更强调社会现实的残酷。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宋代诗词研究》
- 《刘克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