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时间: 2025-01-10 23:12:00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白话文翻译:

汉文皇帝的高台上,今天登上去,曙光初现。
三晋的云山都朝北而去,二陵的风雨则从东而来。
关门的令尹谁能了解,河上的仙翁已经不再回来了。
我想要去寻访彭泽的宰相,陶醉在菊花酒杯中。

注释:

  • 汉文皇帝:指汉文帝刘恒,是汉朝第二位皇帝。
  • 高台:指望仙台,是一个登高望远的地方。
  • 三晋:指的是山西地区。
  • 二陵:指的是西汉皇帝的陵墓,可能指的是汉文帝和汉武帝的陵墓。
  • 关门令尹:历史上指的是关中地区的官吏。
  • 河上仙翁:指的是隐居于河边的仙人,象征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 彭泽宰:指的是陶渊明,因其隐逸生活而被称为“彭泽宰”,其诗歌中常有酒和菊花的意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曙(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字子玉,号白石,主要活跃于盛唐时期,是一位以诗歌见长的文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时节、人生感悟为题材。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重阳节,诗人登上望仙台,借景抒怀,表达对历史的沉思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背景中有对汉文帝的追忆和对当下时局的感慨。

诗歌鉴赏: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是一首描写登高望远意境的七言律诗。诗中充满了对历史的追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开篇即提到“汉文皇帝”,引出历史的厚重感,接着描绘了清晨的曙光,展现出一种开阔而明亮的景象。诗人在高台之上,俯瞰三晋的云山,感受到自然的壮丽与人事的渺小。接下来的“二陵风雨自东来”,不仅是对历史的追溯,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命运的无常。

“关门令尹谁能识”一句,流露出对当下官场的无奈与失望,似乎在感叹历史人物的孤独与无知。而“河上仙翁去不回”则表达了对逍遥生活的向往,诗人似乎在追求一种隐居、自由的理想生活。

最后两句“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生活的向往,渴望与志同道合的人共饮,陶醉于菊花的芬芳和酒的醇厚。这不仅是对友谊的渴望,更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提到汉文帝的高台,象征着历史的厚重,也引出诗人对历史的思考。
  • 第二句:描绘了晨曦中的山水景象,展现出一种清新的气息。
  • 第三句:表达对当下官场的无奈,暗示了对历史的沉思。
  • 第四句:渴望寻访隐士,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了对仗的手法,如“高台”与“曙色”、“云山”与“风雨”。
  • 意象:运用汉文帝、彭泽宰等历史人物,强化了历史感。
  • 象征:菊花杯象征着隐逸与自由的生活理想。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历史的追忆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对逍遥自在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台:象征高远的理想和历史的厚重。
  • 云山:自然的壮丽,代表了人的渺小。
  • 风雨:时间的流逝与命运的无常。
  • 菊花杯:象征隐逸与自由,代表理想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汉文皇帝”是谁?

    • A. 汉武帝
    • B. 汉文帝
    • C. 汉宣帝
  2. “且欲近寻彭泽宰”中的“彭泽宰”指的是哪位诗人?

    • A. 李白
    • B. 杜甫
    • C. 陶渊明
  3. 诗中提到的“二陵”指的是哪个朝代的皇帝的陵墓?

    • A. 汉朝
    • B. 唐朝
    • C. 宋朝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的这首诗表达了思乡之情,与此诗在时间的节日背景上相呼应。

诗词对比:

  • 《登高》(杜甫):同样是描写登高望远的诗,但杜甫更多表达了个人的忧国忧民情怀,与崔曙的隐逸向往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楚辞》对唐诗风格的影响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