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肃翁紫薇
作者: 刘克庄
当年临镜学施朱,不信人间有彼姝。
瞥见内家眉样别,回看镜里是村姑。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当年在镜子前学着画眉,不相信世间会有如此美丽的女子。
偶然间看到自己家里的女子眉眼与众不同,回头再看镜子里的却是一个乡村女子。
注释:
字词注释:
- 临镜:在镜子前。
- 施朱:指画眉,施以朱色。
- 彼姝:指那样的美丽女子。
- 内家:家中之人,指自己的妻子或情人。
- 村姑:乡村的女子,常用来形容普通、质朴的女性。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施朱”,这是古代女子化妆的一种方式,体现了当时对美的追求。
- “彼姝”则可理解为对理想美的幻想,反映了对美的期待与现实的落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仲明,号白云山人,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词以清丽见长,擅长描写生活中的点滴和对人性的思考,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刘克庄对生活的思考中,表现了对美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美的审美观念和个人情感的交织。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自我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以及现实生活中对美的再认识。开头两句中,诗人回忆自己在镜子前学着施朱,暗示他曾对外在美有过向往与追求,而“彼姝”则是他心中理想化的美。而随后的两句转折,诗人突然发现自己内家女子的眉眼与众不同,暗示着一种内在之美的觉醒。最终,回看镜中的乡村女子,诗人意识到,或许美的定义并不单单是外表的华丽,而是内心的真实与质朴。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传达出对美的思考与重新认识,显示了诗人对人生、爱情与美的深刻理解。诗中蕴含的情感复杂而细腻,反映了诗人对传统美学的反思与对生活真实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当年临镜学施朱:描绘了诗人年轻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努力学习化妆技巧。
- 不信人间有彼姝:表达了对理想美的怀疑,认为世间难以找到如此完美的女子。
- 瞥见内家眉样别:转折,偶然发现家中女子的美,显示了内在美的闪现。
- 回看镜里是村姑:最终回归现实,提醒自己美有多样性,乡村女子的质朴也有其独特之美。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理想美与现实的对比,增强了诗的张力。
- 拟人:将“镜子”赋予了观察和反思的能力,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美的多样性,反映了对内在美的重视与对外在美的反思,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对爱情的独特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镜子:象征自我反思与审视。
- 朱:象征外在美的追求。
- 村姑:象征生活的真实与自然之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施朱”指的是什么?
A. 读书
B. 画眉
C. 写字
D. 游玩 -
诗人对“彼姝”的态度是?
A. 赞美
B. 怀疑
C. 否认
D. 忘记 -
诗中的“内家”指的是?
A. 朋友
B. 家中的女子
C. 自己
D. 乡村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探讨女性情感与美的主题。
- 白居易的《琵琶行》:对美与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对比:
刘克庄的《寄肃翁紫薇》与李白的《静夜思》都反映了对美的追求,但刘克庄更侧重于内外美的对比与自我反思,而李白则通过景的描写表现思乡之情与孤独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