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言九首·郭公》

时间: 2025-01-25 23:17:10

郭公郭公曾君国,魂化为鸟憾未释。

满目山河属别人,旧时宫殿归不得。

更姓改物今千春,历历记忆常如新。

郭公蜀帝两痴绝,自古失国知几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郭公郭公曾君国,魂化为鸟憾未释。
满目山河属别人,旧时宫殿归不得。
更姓改物今千春,历历记忆常如新。
郭公蜀帝两痴绝,自古失国知几人。

白话文翻译:

郭公,你曾经是君王,如今化为鸟儿,但心中的遗憾依然未能释怀。
眼前的山河已归他人所有,昔日的宫殿再也无法回归。
时光荏苒,世事变迁,然而那些记忆却依旧鲜明如新。
郭公和蜀帝都是因失国而痴迷的人,自古以来,失去国家的人又有多少呢?

注释:

  • 郭公:即指蜀汉的开国皇帝刘备,后世称为“郭公”的多是对他的尊称。
  • 魂化为鸟:指灵魂转世为鸟,表达了对失去国家的无奈与哀伤。
  • 满目山河属别人:形容眼前的河山已经被他人占有,表达对故土的怀念与失落。
  • 旧时宫殿归不得:昔日的宫殿再也无法回到自己手中,表达对失去权力和地位的感慨。
  • 更姓改物:指时光流逝,世事变迁,世代更替。
  • 历历记忆常如新:尽管时光过去,但对往事的记忆依旧鲜明,未曾淡去。
  • 蜀帝:指的是蜀汉的皇帝刘备或刘禅,感叹失国的痛苦。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梦阮,号白石,宋代著名诗人、词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人事、山水、时事等,情感真挚,语言优美。

  •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战乱频繁之际,诗人通过对失国者的感慨,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歌鉴赏:

《禽言九首·郭公》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忧伤情怀的诗作。诗人通过对郭公的追忆,表达了对失去国家的深切感慨与对历史的思考。开篇“郭公郭公曾君国”,直接点题,使读者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怀旧情绪。诗中提到“魂化为鸟”,不仅是对郭公的哀悼,也象征着失去尊严与自由的无奈。

接下来的“满目山河属别人”,让人不禁思索:当年雄心壮志的君王,如今只能看着他人享受自己的江山,而“旧时宫殿归不得”则更是将失去的痛苦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在这里通过“更姓改物今千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无情的感慨,岁月已变,记忆却如昨。

最后两句“郭公蜀帝两痴绝,自古失国知几人”,揭示了失国者的共同命运,流露出对历史悲剧的深刻理解与同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既有对历史的追忆,又有对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国家、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郭公郭公曾君国:呼唤郭公,强调他的身份与过往。
    2. 魂化为鸟憾未释:郭公虽已逝去,但未能释怀对国家的遗憾。
    3. 满目山河属别人:如今的河山已被他人占有,感伤故土已不再。
    4. 旧时宫殿归不得:昔日的权力与地位无法回归,表现失落感。
    5. 更姓改物今千春:时间流逝,世事变迁,强调历史的变化。
    6. 历历记忆常如新:对往事的记忆仍然清晰,未曾消失。
    7. 郭公蜀帝两痴绝:失国者的共同苦痛,强调历史的反复。
    8. 自古失国知几人:感叹失去国家的人在历史长河中有多少。
  •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魂化为鸟”)、对仗(如“满目山河属别人”与“旧时宫殿归不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与情感深度。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着失去国家的悲痛,表现了历史的无情与个体命运的悲惨,传达出对历史的反思与对逝去的追忆。

意象分析:

  • 郭公:象征失去权力与地位的无奈。
  • :象征自由与失落,表达对逝去的渴望。
  • 山河:代表故土,体现对家乡的思念。
  • 宫殿:象征权力与荣耀,失去后引发的惋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郭公化为鸟的意象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A. 自由
    B. 失落与遗憾
    C. 快乐
    D. 忘记

  2. 诗中“历历记忆常如新”体现了什么主题?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往事的深刻怀念
    C. 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D. 对现实的否定

  3. 本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A. 欢乐
    B. 悲伤
    C. 平静
    D.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沦陷的痛苦,但更多的是对家国情怀的深刻反思。
  • 李白《将进酒》:表现出对人生无常的豁达态度,与本诗的哀伤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刘克庄研究》

以上内容为对《禽言九首·郭公》的全面解析,涵盖了诗文、白话文翻译、注释、背景、鉴赏等多个方面,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理解这首诗的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