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乙巳九月寿城获捷,和傅山父凯歌韵)》
时间: 2025-01-23 19:02: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调歌头(乙巳九月寿城获捷,和傅山父凯歌韵)
作者: 李曾伯
壁垒壮西塞,形势古州来。
九重庙算经远,边隙肯轻开。
整顿金城千仞,遮护风寒数处,
蛇豕敢当哉。
惆怅倚长剑,扫未尽烟埃。
骑连营,桥列栅,木成排。
老酋鱼釜视我,孰与障吾淮。
横槊冲围四出,北府牢之何勇,
新进喜多才。
老子可归矣,击坏乐春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西塞山的壮丽防御工事,形势如古代的州城。九重庙宇的算计远大,边界的缺口怎能轻易打开?我整顿金城的高墙,保护着几处免受风寒,谁敢轻举妄动呢?我惆怅地倚靠着长剑,虽已扫尽烟尘,却心中仍有未尽的忧虑。
骑兵在营地中整齐排列,桥梁和栅栏依次建立,木材整齐排布。老酋长如鱼缸般盯着我,谁能阻挡我渡过淮河?我横槊冲破四面围攻,北府的牢固防守如何能与我相提并论?新进士气高昂,英才辈出。老子我可以回家了,打坏了乐春台。
注释:
- 壁垒:指防御工事,象征坚固的防御。
- 九重庙:古代庙宇多层次,象征高深的计谋。
- 金城千仞:形容防御工事高大且坚固。
- 蛇豕:比喻敌人,形象地描绘出其卑劣。
- 乐春台:古代乐器演奏的场所,这里象征着安宁与和平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宋代诗人,以其豪放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他的诗歌常常反映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具有浓烈的爱国情怀。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乙巳年九月,李曾伯在寿城获得军事胜利后,借此机会表达对国家安宁与强盛的渴望。
诗歌鉴赏:
李曾伯的《水调歌头》不仅展现了壮丽的山河和坚固的防御工事,更蕴含了深厚的爱国情感。诗中将防御工事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表达了对平安与安宁的向往。开头两句以“壁垒壮西塞,形势古州来”描绘出一幅雄伟的防御景象,接着的“九重庙算经远”,则表现出深思熟虑的战略布局。
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对敌人的轻视与对自身实力的自信愈发明显,诸如“蛇豕敢当哉”表达了对敌人的蔑视,显示出一种无畏的气概。而“惆怅倚长剑,扫未尽烟埃”则传达出一种对未来的忧虑,尽管胜利在望,诗人心中仍有未尽的担忧和思考。
整首诗在结构上错落有致,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李曾伯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的深沉情怀与豪情壮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壁垒壮西塞:描绘了西塞山的雄伟防御工事,显示出国家的力量。
- 形势古州来:暗示古代州城的防御格局,表达对历史的敬畏。
- 九重庙算经远:展现出高深的策略与远大的计划。
- 边隙肯轻开:警示敌人轻率行事的后果。
- 整顿金城千仞:表达了对国家防御的重视与决心。
- 遮护风寒数处:展示出对百姓安危的关心。
- 蛇豕敢当哉:对敌人的不屑与自信。
- 惆怅倚长剑:表达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骑连营,桥列栅”,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将敌人比作“蛇豕”,形象生动。
- 夸张:如“金城千仞”,夸大防御工事的雄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壮丽的防御工事与对敌人的蔑视,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感与对安宁生活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未来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壁垒:象征国家的防卫和力量。
- 蛇豕:象征敌人,隐喻其狡诈与卑劣。
- 长剑:象征着勇气与决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壁垒壮西塞中的“壁垒”指什么?
- A. 墙壁
- B. 防御工事
- C. 水域
-
诗中提到的“蛇豕”象征着什么?
- A. 朋友
- B. 敌人
- C. 动物
-
“惆怅倚长剑”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忧虑
- C. 愤怒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满江红·写怀》 (岳飞)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李曾伯的《水调歌头》与岳飞的《满江红·写怀》都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感。李曾伯侧重于描绘防御的壮丽与战略的深远,而岳飞则更多地表现出对国家沦陷的痛心与奋起抗争的决心。两者在情感基调上虽有差异,但都体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曾伯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