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得新 月渐残》

时间: 2025-01-27 03:20:56

月渐残,花阴压玉栏。

灯前金屈戌,小屏山。

山外有人频入梦,未曾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渐残,花阴压玉栏。灯前金屈戌,小屏山。山外有人频入梦,未曾还。

白话文翻译:

月亮渐渐变得微弱,花影压在玉制的栏杆上。灯前时光缓缓流逝,小屏风旁的山影映入眼帘。山外有人常常在梦中造访,却始终没有回来。

注释:

字词注释:

  • 渐残:逐渐消失或变弱,指月亮逐渐变得微弱。
  • 花阴:花的影子,意指花的遮蔽或影子。
  • :压迫,遮住。
  • 玉栏:用玉石制成的栏杆,象征高雅。
  • 金屈戌:金色的钟表指向戌时,象征夜晚的时光。
  • 小屏山:小屏风旁边的山,象征安静的环境。
  • 频入梦:频繁地进入梦中,意指对某人的思念。
  • 未曾还:还没有回来,表达了一种离别的痛苦。

典故解析:

  • “月渐残”可以联想到古代文人对月亮的常见描写,月亮的变化常常与人生的无常相联系。
  • “灯前金屈戌”可能暗示夜晚的孤独,戌时为晚上的时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绮,清代女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意象著称。她的作品多以抒情为主,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代,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交织,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出个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诗歌鉴赏:

《摘得新月渐残》以自然景物为背景,渗透着浓厚的个人情感。开篇的“月渐残”,立刻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月亮的蜕变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接下来的“花阴压玉栏”,则通过细致的描绘,展现出一种优雅而又略显压抑的情境,暗示着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

“灯前金屈戌,小屏山”透出一种宁静但又孤独的氛围,灯光的微弱与山影的隐约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思念。最后“山外有人频入梦,未曾还”则是情感的高潮,表达了对远方人的深切思念,同时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叠加,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离别孤独的深刻感悟,充满了哲理与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月渐残:月亮逐渐变小,暗示着生命中美好时光的流逝。
  • 花阴压玉栏:花的阴影压在美丽的栏杆上,象征着内心的压抑与无奈。
  • 灯前金屈戌:灯光下的时间流逝,表现夜晚的孤独。
  • 小屏山:小屏风旁的山影,传达出一种静谧的环境。
  • 山外有人频入梦,未曾还:生动地表达了对远方人的思念与未能相见的遗憾。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亮比作人生的无常。
  • 拟人:花的阴影似乎有了情感,压迫着栏杆。
  • 对仗:如“灯前金屈戌,小屏山”形成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抒发对月亮和花影的感慨,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亲人的深切思念,情感真挚而深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花阴:代表美好与稍纵即逝的时光。
  • 灯光:暗示孤独与思念的情感。
  • :象征着远方与思念的对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月渐残”指的是什么?

    • A. 月亮消失
    • B. 月亮变小
    • C. 月亮升起
    • D. 月亮变亮
  2. “灯前金屈戌”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 A. 夜晚的孤独
    • B. 白天的阳光
    • C. 节日的热闹
    • D. 自然的美丽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对比吴绮的《摘得新月渐残》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通过月亮的意象表达思念之情,但吴绮的诗更侧重于对孤独感的描绘,而李白则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吴绮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