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得新 其一》

时间: 2025-01-22 13:40:54

河没时。

霜繁月已低。

错惊银槅曙,起来迟。

扶上鬓梢随意绾,乱丝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摘得新 其一
作者: 毛奇龄 〔清代〕

河没时。霜繁月已低。错惊银槅曙,起来迟。扶上鬓梢随意绾,乱丝丝。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河水消失的时候,霜降得很厚,月亮也已经低垂。错愕地看到窗前的曙光,起床时却显得很迟。随意地将鬓发梳理起来,头发却是乱糟糟的。


注释

字词注释:

  • 河没时:指河水退去的时候。
  • 霜繁:霜降得很厚,形容天气寒冷。
  • 错惊:形容惊讶或错愕。
  • 银槅:指窗前的银色窗棂。
  • :指晨光、黎明。
  • 扶上鬓梢:指用手扶起鬓发。
  • 随意绾:随意盘起头发。
  • 乱丝丝:形容头发凌乱。

典故解析:
此诗主要描绘了清晨清冷的氛围,以及诗人因晨光而惊醒的情景。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毛奇龄(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曾任职于官府,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中的细节。其诗词多描写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

创作背景:
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个人的感慨与思索,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冷清与孤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晨的景象作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安静而又略显冷清的画面。诗人在“河没时”描绘出了一种孤寂的氛围,仿佛整个世界都被皑皑白霜笼罩。紧接着“霜繁月已低”,通过月亮的低垂与霜的繁厚,进一步渲染了清晨的凄清与寒冷。

在“错惊银槅曙”这一句中,诗人惊讶地看到窗外的晨光,显示了他对这一刻的突然觉醒。这种错愕的感觉正是人们在清晨被唤醒时常有的感受,生动而真实。而“起来迟”则道出了诗人的慵懒与不情愿,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倦怠与无奈。

最后两句“扶上鬓梢随意绾,乱丝丝”则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随意梳理头发的情景,流露出一种慵懒与随意之感。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真实的情感,展现了清晨的宁静与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使读者在阅读时仿佛也能感受到那份清晨的寒意与孤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河没时:设定诗歌的时间与地点,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
  2. 霜繁月已低:描绘自然景象,暗示天气寒冷,也暗示时间已晚。
  3. 错惊银槅曙:表现诗人对晨光的惊讶,体现一种突如其来的觉醒。
  4. 起来迟:传达诗人的懒散与不愿意起床的心理状态。
  5. 扶上鬓梢随意绾,乱丝丝:细致描写发型的随意与凌乱,形象生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错惊银槅曙”中的“银槅”比喻窗户,带有诗意的美感。
  • 对仗:如“扶上鬓梢随意绾,乱丝丝”,在形式上形成了美的对称。
  • 拟人:月亮的“低垂”仿佛有生命般,增强了诗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清晨的孤寂与自然景象展开,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某种倦怠和无奈,同时也流露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变迁。
  • :代表寒冷、孤独的情感。
  • :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曙光:象征希望与新生,但在此则显得突兀。
  • 鬓发:象征个人状态的随意与放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错惊”的意思是:
    A. 错误的惊讶
    B. 失去惊讶
    C. 感到惊讶
    D. 没有惊讶

  2. 诗中描绘的时间是:
    A. 黄昏
    B. 午夜
    C. 清晨
    D. 中午

  3. “扶上鬓梢随意绾”中“随意”是指:
    A. 随便
    B. 整齐
    C. 精心
    D. 高雅

答案:

  1. C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夜泊牛津》白居易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李白的《静夜思》,同样描绘了夜晚的情景,但情感基调却显得更为思乡和深沉,而毛奇龄的诗则更多表现了清晨的慵懒与孤独。通过对比,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诗人在相似时间段所表达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毛奇龄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解析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