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思凡 水仙》

时间: 2025-01-27 04:26:55

轻绡露凝。

明珰翠擎。

暮寒玉立亭亭。

正云屏酒醒。

冰幮一层。

瑶琴数声。

认来环佩分明。

更霜高月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醉思凡 水仙
作者: 沈泽棠 〔清代〕

轻绡露凝。明珰翠擎。
暮寒玉立亭亭。正云屏酒醒。
冰幮一层。瑶琴数声。
认来环佩分明。更霜高月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清丽而宁静的境界。诗人首先描写了轻薄的绡帐上露水凝结的景象,以及明亮的耳环和绿色的装饰在手中轻轻托起。接着描绘了在寒冷的黄昏中,水仙花亭亭玉立的姿态。此时,诗人似乎刚刚从酒醉中醒来,眼前的景象如同云屏一般美丽。随后,冰霜覆盖了一层,瑶琴的几声轻响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清冷的气息。最后,诗人细细辨认出那清脆的环佩声,更显得在霜重月明的夜晚分外清晰。


注释:

  • 轻绡:轻薄的绡绸,常用于窗帘或衣物。
  • 明珰:一种光亮的耳环,象征着女性的美丽装饰。
  • 翠擎:青绿色的装饰物,通常用来显示高雅。
  • 亭亭:形容花木的高挺姿态。
  • 云屏:像云彩一样的屏风,形容景物的美丽。
  • 酒醒:从醉酒中苏醒过来。
  • 冰幮:冰霜覆盖的样子。
  • 瑶琴:一种美丽的琴,象征着音乐之美。
  • 环佩:形容清脆的声音,通常指佩戴的玉器。
  • 霜高月清:形容夜晚的清冷和明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泽棠,清朝诗人,以其独特的诗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物,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常常融合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诗人生活的社会环境中,文化繁荣,文人雅士聚集,诗词成为表达个人情感和审美的重要方式。诗中通过对水仙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清丽气质和雅致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沈泽棠的《醉思凡 水仙》是一首充满清新气息的诗篇,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水仙花的优美姿态和周围环境的宁静。诗的开头,轻绡与露水的结合,带来了初晨的清新感,仿佛在诉说着一种恬静而内敛的美。接着,诗人使用“明珰翠擎”两句,描绘了水仙花的高贵与典雅,展现了它在暮寒中傲然挺立的形象。这种生动的描写,除了表现水仙的美丽,也暗示了诗人对清雅生活的向往。

诗中“正云屏酒醒”一句,展示了一种从醉态中苏醒的情感,似乎是在借酒消愁,却又在美景前恍若醒悟,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接下来的“冰幮一层”与“瑶琴数声”,两者的结合让人感受到一种冷静与内心的安宁,仿佛在聆听自然的声音,感受着内心的宁静。

最后,诗人以“更霜高月清”作为结尾,进一步强调了夜晚的宁静与清明,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清新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充满了诗意的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轻绡露凝:描绘了清晨时轻薄绡帐上凝结的露珠,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
  2. 明珰翠擎:耳环的光亮和绿色装饰,象征着女性的美丽与高雅。
  3. 暮寒玉立亭亭:水仙在寒冷的黄昏中高挺地生长,展现出一种孤傲的美。
  4. 正云屏酒醒:诗人从醉酒中醒来,眼前的美景如同云雾般朦胧而清晰。
  5. 冰幮一层:冰霜覆盖,增添了环境的清冷感。
  6. 瑶琴数声:音乐声轻柔,宛如自然的回响。
  7. 认来环佩分明:环佩声清晰可辨,营造出一种细腻的听觉体验。
  8. 更霜高月清:夜晚的清冷和明亮,增强了整个场景的寒冷和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仙比作亭亭玉立的女子,突显其优雅。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特征,增强情感的共鸣。
  • 对仗:诗句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清丽自然的赞美及对高雅生活的向往,传递出一种淡泊明志、清幽宁静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轻绡:象征清新与柔美。
  • 明珰:代表高贵与优雅。
  • 水仙:象征纯洁和坚韧。
  • 瑶琴:象征艺术与优雅。
  • 霜高月清:象征宁静与清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轻绡露凝”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场景?
    A. 早晨的露水
    B. 黄昏的余晖
    C. 正午的阳光
    D. 夜晚的星空

  2. “明珰翠擎”中的“明珰”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耳环
    C. 一种衣服
    D. 一种乐器

  3. 诗中提到的“瑶琴”象征什么?
    A. 音乐的美
    B. 自然的声音
    C. 人的情感
    D. 高贵的装饰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津》:同样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自然之美。
  • 杜甫的《春望》:表达对自然景物的感悟与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沈泽棠 vs. 李白:两位诗人在描写自然时,沈泽棠更注重细腻的情感与清丽的意象,而李白则常常通过豪放的语言表达对自然的壮丽与人生的哲理。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