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惠州嘉祐寺坡公手植枞树》
时间: 2025-01-27 03:55: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谁道炎州无劲植,君看韩木与苏枞。
憩棠此日成遗爱,伐树当年不见容。
巴俗曾传莱相柏,番人犹敬范公松。
阅三甲子方拈出,吴令之贤岂易逢。
白话文翻译:
谁说炎州没有坚韧的树木?你看看韩愈所种的木和苏轼所种的枞树。
在这棠树下休憩,这一天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而当年伐树时却没有见到它的容颜。
巴地的风俗曾传承莱相柏,异族的人们仍然敬仰范公松。
经过三十年才得以选出,吴令的才德难道容易碰到吗?
注释:
- 炎州:指的是炎热的地区,这里特指南方的地理环境。
- 劲植:指的是生长坚韧、强健的树木。
- 韩木:指的是韩愈所栽的树木,象征着坚韧和精神。
- 苏枞:指苏轼所栽的枞树,也是一种坚韧的树木。
- 憩棠:在棠树下休息。
- 遗爱:留下的美好情感或回忆。
- 巴俗:指巴蜀地区的风俗。
- 莱相柏:指莱相所种的柏树。
- 范公松:指范仲淹所栽的松树,形容被人敬仰。
- 吴令:指吴承恩,寓意才德之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景和,号长洲,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风刚健激昂,擅长描绘自然景物,情感真挚。他的作品往往反映出对故国的思念和对社会的关注。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刘克庄在惠州嘉祐寺的生活时期,诗中表现了他对植树活动的热情以及对历史名人的敬仰,反映了他希望通过树木的生长来传承精神与文化的愿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树木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坚韧精神的赞美与对历史人物的敬仰。诗中提到的“韩木”和“苏枞”不仅是对种植行为的描述,更是对坚韧与不屈精神的象征。诗的前两句通过反问的方式,打破了对炎州缺少劲植的传统看法,强调即便在这样的环境下,仍然可以看到壮丽的树木,象征着文化的传承与精神的延续。
接下来的两句展示了一种对过往的回忆与思考,尤其是“伐树当年不见容”,让人感受到一种追忆的叹息,似乎在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历史的珍视。最后两句提到“阅三甲子方拈出,吴令之贤岂易逢”,将历史的厚重与个人的渺小对比,强调人才的难得与珍贵,反映了诗人对贤才的渴望与追求。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历史的沉思,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谁道炎州无劲植:反问的口吻,质疑社会对炎州植物的偏见,暗示这里也有坚韧的树木。
- 君看韩木与苏枞:通过举例韩愈与苏轼的树木,强调他们的精神与毅力。
- 憩棠此日成遗爱:在棠树下停留,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表现了对当下时光的珍惜。
- 伐树当年不见容:回忆往昔,伐树时未能见到其美丽的样子,暗含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巴俗曾传莱相柏:提到巴蜀地区流传的风俗,强调树木在文化中的重要性。
- 番人犹敬范公松:外族人依然敬仰范仲淹所种的松树,传达出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 阅三甲子方拈出:经过三十年才得以发现与珍视,表达对人才的渴望。
- 吴令之贤岂易逢:强调有德之人难得,表现出对人才的珍惜与仰慕。
修辞手法:
- 反问:开篇的反问句增强了表达的力度,吸引读者的注意。
- 对比:通过对不同树木和人物的对比,突出坚韧精神的普遍性。
- 意象:树木的意象贯穿全诗,象征着文化传承与精神力量。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作者对坚韧精神的赞美,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中通过树木的描绘,反映出文化的传承与个人的渺小,表达了对贤才的珍视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树木:象征坚韧与不屈的精神。
- 棠树:代表美好回忆与当下的珍惜。
- 韩木、苏枞:历史名人与他们的精神象征,反映文化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韩木”和“苏枞”分别象征什么? A) 文化的传承
B) 坚韧的精神
C) 历史的回忆
D) 以上都是 -
“阅三甲子方拈出”中的“三甲子”指的是多少年? A) 30年
B) 60年
C) 90年
D) 100年
答案:
- D) 以上都是
- A) 30年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同样描绘自然与人情的诗作。
- 《静夜思》 by 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自然的感悟。
诗词对比:
- 刘克庄 vs. 韩愈:两位诗人均重视坚韧精神,刘克庄以树木象征,韩愈通过诗句表达。
- 刘克庄 vs. 苏轼:刘克庄的树木象征与苏轼的山水诗相比,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文化的传承。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多位宋代诗人的代表作品。
- 刘克庄的生平及作品分析:相关学术论文与研究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