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陈师复寺丞二首》
时间: 2025-01-27 04:03:2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挽陈师复寺丞二首
岁晚沧洲筑草堂,却将逢掖换轩裳。
市朝共叹凤高翥,世俗或疑麟不祥。
童子举扶犹忼慨,门人要絰各凄凉。
衰残无复相镌切,遗墨常留几案傍。
白话文翻译:
在岁末的沧洲我筑起了草堂,却又要在此与世俗的华服相遇。
市井之人共同感叹那凤鸟高飞,世俗间却有人怀疑麟是不祥之物。
年轻的弟子们举杯相扶依然感慨万千,门下的弟子们则各自感到凄凉。
衰老的身影再也无法相互切磋,留下的遗墨常伴在几案旁。
注释:
- 岁晚:指年末,冬天的时节。
- 沧洲:指沧海之滨,象征着宁静和隐逸之地。
- 草堂:用草木搭建的房屋,代表简朴的生活。
- 逢掖:这里指与人交往,尤其是高官贵族之间的交往。
- 凤高翥:凤鸟高飞,象征美好的前景和理想。
- 麟不祥:麟在古代被视为吉祥的神兽,怀疑麟的不祥意味着对美好事物的误解。
- 童子:指年轻的学生或弟子。
- 举扶:举杯相扶,指互相劝酒。
- 衰残:形容年老体衰,失去往昔的风采。
- 遗墨:留下的书写,指书法或诗文的遗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白云,晚号白云山人,宋代诗人,擅长词、诗,尤以豪放著称。刘克庄的诗风多反映社会现实,抒发个人情感,具有很强的时代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诗人晚年,反映了他对社会现状的感慨与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在经历了动荡的社会与个人的沉浮之后,诗人感受到人生无常,时光荏苒,故而表达出一种凄凉与无奈的情感。
诗歌鉴赏:
《挽陈师复寺丞二首》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深思的作品,诗人在岁末之际,独自建起草堂,既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是对世俗繁华的反思。诗中通过“凤高翥”和“麟不祥”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社会风气的失望与无奈,凤鸟象征着理想与美好,而麟的怀疑则暗示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误解与排斥。
接着,诗人通过“童子举扶”和“门人要絰”描绘了年轻人对理想的追求与失落,时光的流逝使得昔日的学术交流变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无奈的凄凉与失落。最后一句“遗墨常留几案傍”,不仅表达了对往日风采的怀念,也体现了对文化与知识的坚守。
整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时代变迁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对人生的哲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岁晚沧洲筑草堂:在岁末的沧洲,诗人选择了隐居的生活,表现了对世俗的逃避。
- 却将逢掖换轩裳:即使隐居,仍然难免与世俗交往,反映了内心的矛盾。
- 市朝共叹凤高翥:市井之人共同感叹理想与美好的追求。
- 世俗或疑麟不祥:对理想的误解与怀疑,使得美好遭受到误解。
- 童子举扶犹忼慨:年轻弟子们仍对未来充满热情,但内心的焦虑难以掩饰。
- 门人要絰各凄凉:门下弟子们的失落,表现出对过往的怀念与现实的无奈。
- 衰残无复相镌切:年老后再也无法与人切磋,感慨时光的无情。
- 遗墨常留几案傍:留下的书写,寄托了对文化与知识的坚持。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凤高翥”与“麟不祥”,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主题。
- 比喻:用凤与麟象征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情感抒发:通过个人感受传递出普遍的无奈与失落。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反思,展现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感慨,传递出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对时代变迁的无奈。
意象分析:
- 草堂:象征隐逸与逃避现实的生活,反映诗人对安静生活的追求。
- 凤与麟:分别象征理想与现实的美好与丑陋,反映出社会对美好事物的误解。
- 遗墨:承载着文化与智慧的象征,表现了对知识的珍视与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凤高翥”主要象征什么?
- A. 理想与美好
- B. 珍贵的食物
- C. 失落的梦想
-
诗中提到的“麟”代表了什么?
- A. 吉祥与美好
- B. 不祥与误解
- C. 神秘与未知
-
“童子举扶犹忼慨”中的“忼慨”体现了什么情感?
- A. 高兴
- B. 愤怒
- C. 感慨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克庄的《挽陈师复寺丞二首》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两者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与理想破灭的感慨,但刘克庄更侧重于个人的隐逸生活,而陆游则更多关注国家命运与个人抱负的冲突。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刘克庄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