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封州太守赵次公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4-27 19:11:44

国尔怀孤愤,麟兮嗣古风。

谓宜空冀北,何意召河东。

榕叶烝山祲,梨花惨殡宫。

传家今有子,身后未应穷。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挽封州太守赵次公二首 其一
国尔怀孤愤,麟兮嗣古风。
谓宜空冀北,何意召河东。
榕叶烝山祲,梨花惨殡宫。
传家今有子,身后未应穷。

白话文翻译

第一首的意思是:
你对国家的孤独与愤懑深有怀念,仿佛是古老的风范在传承。
你本应空怀北冀的理想,却为何呼唤河东的召唤?
榕树的叶子静静地在山中飘落,梨花在殡宫中凄惨地盛开。
如今家中还有子嗣,死后也不应当陷入贫困。

注释

  • 国尔:你对国家的情感。
  • 麟兮:古代传说中的神兽,象征吉祥和风范。
  • 冀北:指冀州的北部,历史上曾是一个重要的地区。
  • 召河东:河东是指黄河东岸的地方,可能引申为对某种理想或归属的呼唤。
  • 榕叶烝山祲:榕树的叶子在山中飘落,呈现出一种孤独的景象。
  • 梨花惨殡宫:梨花在殡宫中盛开,暗示着悲伤和死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和散文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用生活中的细节表现深刻的情感,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杨万里晚年,时值宋朝社会动荡,他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愈发深刻。赵次公作为地方官员,因其为民服务而受到诗人的感怀,诗中充满了对故人的追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怀念的基调,表达了诗人对赵次公的敬仰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诗中“国尔怀孤愤”开头便点明了其情感的核心,诗人对国家的愤懑与孤独感受到深切的认同。接下来的“麟兮嗣古风”则表明了他对传统美德的追求和对理想的向往。

“谓宜空冀北,何意召河东”一联,则通过对比抒发了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诗人似乎在质疑世人的追求,理应向北方的理想奋斗,却为何又回头召唤河东的归属?这种思绪的不安,反映了对社会动荡的无奈与焦虑。

“榕叶烝山祲,梨花惨殡宫”两句,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出一种孤寂与凄凉。榕树的落叶和梨花的凋零,构成了自然与人事的悲切对照,暗示着生命的脆弱与无常。最后一句“传家今有子,身后未应穷”,则是对未来的展望与希望,尽管时局艰难,但仍然有传承与希望的可能。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极富哲理,展现了杨万里作为一位诗人的深厚功底与广博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国尔怀孤愤:表达对国家现状的愤慨与孤独感。
  2. 麟兮嗣古风:追求古代的美德与风范。
  3. 谓宜空冀北:应当向北方的理想奋斗。
  4. 何意召河东:反思为何向现实低头。
  5. 榕叶烝山祲:描绘自然中的孤独与凄凉。
  6. 梨花惨殡宫:暗示生命的脆弱与死亡的悲惨。
  7. 传家今有子:对未来仍然抱有希望。
  8. 身后未应穷:希望后代不至于贫困。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国家的情感比作孤独与愤懑,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拟人:榕树与梨花的描绘,将自然赋予情感,反映了人心的哀伤。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着明显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对国家的思考与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反思,展现出一种深厚的爱国情怀与对未来的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愤:象征对国家现状的愤懑与无奈。
  • :古兽,象征传统与理想。
  • 榕叶:代表孤独与生命的脆弱。
  • 梨花:象征美好事物的凋零与哀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麟”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美德
    • c) 权力
    • d) 战争
  2. “榕叶烝山祲”中“烝”字的意思是?

    • a) 冒出
    • b) 飘落
    • c) 生长
    • d) 闪烁
  3. 诗歌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 a) 喜悦
    • b) 愤怒
    • c) 失落
    • d) 怀念

答案

  1. b) 美德
  2. b) 飘落
  3. d) 怀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但更多侧重于个人情感与时代的斗争。
  • 杜甫《春望》:同样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但在语言上更加沉郁,情感更加浓烈,诗中对国家的思考与个人命运的结合更为紧密。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杨万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