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挽参与蔡公三首
磊落多奇节,源流自父师。
力扶举幡士,显拒卖珠儿。
无复金瓯覆,空令玉钺悲。
太常谁议谥,可不采吾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写的是蔡公的高洁品质和伟大成就。他的精神气质磊落而多有奇节,传承自他的父亲和师长。蔡公力挺那些有志之士,坚决拒绝那些出卖自己声誉的人。如今金瓯已不再覆灭,空留下玉钺悲哀。太常是谁来为他议论谥号呢?难道不能采纳我的诗作来铭记他的伟业吗?
注释:
- 磊落:形容人品高洁,精神饱满。
- 奇节:指不寻常的操守和节操。
- 力扶:竭尽全力支持。
- 举幡士:指有志之士。
- 显拒:明显地拒绝。
- 金瓯:指国家的安定与荣华,覆指覆灭。
- 玉钺:象征权力和威严的武器。
- 太常:古代负责祭祀的官职,这里指评议谥号的人。
典故解析:
《太常》为古代祭祀和礼仪的主管,负责对去世者设定谥号。诗中提到太常,意在反映蔡公的伟大成就和不应被遗忘的品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1269),字德润,号天池,南宋诗人,擅长古诗,风格豪放,关注社会时事及个人抱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蔡公去世之际,表达了对他的怀念与敬仰,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忠臣烈士的崇敬。
诗歌鉴赏:
整首诗以怀念的情感为主线,展现了蔡公的高尚品德与卓越贡献。诗人通过对蔡公磊落气质的描写,体现了他与众不同的节操,通过“力扶举幡士”的描写,表现出蔡公对人才的推崇和支持。同时,诗中提到“金瓯”和“玉钺”,不仅反映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也表达了失去伟人后的悲痛。最后一句“可不采吾诗”,更是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责任结合,显示出诗人对蔡公的深切怀念与不舍。这首诗不仅是对蔡公的挽歌,更是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渴望,具备深厚的思想内涵与历史厚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磊落多奇节:形容蔡公的品德高洁,且具有不凡的节操。
- 源流自父师:他的道德修养和才华源于父母和师长的教导。
- 力扶举幡士:他全力支持有志之士,表现出他的宽广胸怀。
- 显拒卖珠儿:他果断拒绝那些出卖自己名声的人,彰显其清白。
- 无复金瓯覆:如今国家已不再动荡,象征着安定。
- 空令玉钺悲:失去权威的悲哀,表明蔡公的离去给国家带来的损失。
- 太常谁议谥:对蔡公的谥号应由谁来评议,表现出对历史的思考。
- 可不采吾诗:希望用自己的诗作来纪念蔡公,表达自己的敬意。
修辞手法:
- 对偶:如“磊落多奇节,源流自父师”形成对比。
- 象征:玉钺、金瓯象征权力与国家的安稳,表达了对蔡公的敬仰。
主题思想: 诗歌中心思想在于怀念蔡公的伟大品德,表现出对国家与个人理想的执着追求,强调了忠诚与牺牲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 磊落:象征高洁的品德。
- 金瓯:象征国家的安定。
- 玉钺:象征权力与威严。
- 幡士:象征志士仁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磊落”指的是: A. 低调 B. 高洁 C. 朴素
-
“力扶举幡士”中“举幡士”指的是: A. 士人 B. 有志之士 C. 乞丐
-
诗中提到的“金瓯”象征: A. 财富 B. 国家安定 C. 个人荣华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刘克庄的《挽参与蔡公三首》与杜甫的《春望》在表达对国家和个人理想的怀念上有相似之处,但刘克庄更侧重于个人的崇高品质,而杜甫则多描绘了国家的苦难与个人的无奈。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