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守秘丞二首》
时间: 2025-01-26 03:48:2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张守秘丞二首
逐客门庭断履綦,时迂小队访茅茨。 追随雅有蓬山旧,爱助惭无薤水规。 舆腻岂为名士涴,羊碑长遣后人思。 安知昭代輶轩使,不向民间采此诗。
白话文翻译
第一首: 客人被逐出门,留下断裂的履带,偶尔小队伍来访茅草屋。 昔日跟随的雅士,曾有蓬莱的旧交情,今却因无薤水的规矩而感到惭愧。 车马的繁华难道是为了名士而沾染尘埃,羊碑常常让后人思念。 难道知道当年昭代出使的车队,不向民间征集这样的诗篇?
注释
- 逐客:指被赶走的客人。
- 门庭断履綦:形容门庭冷落,客人离去时遗留的断裂的鞋带。
- 茅茨:指茅草屋,象征简陋的居所。
- 蓬山:传说中的仙山,象征高雅的交往。
- 薤水:指薤草,古人常用来比喻清香的情谊。
- 舆腻:车马的污垢,指繁华的尘世生活。
- 羊碑:古代碑文,常用以追思后人。
- 昭代:指古代的某个朝代,象征正统的权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梦得,号天池,宋代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文学家。他的诗风豪放、清逸,擅长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常以自然景物和历史典故为题材。刘克庄的诗作多反映他对时代的思考和对人性的关注。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士人失意之时。诗中反映了作者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以及对士人地位的思索,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理想的渴望。
诗歌鉴赏
《送张守秘丞二首》是刘克庄对友人的送别之作,诗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对时局的思考。开头两句描绘了送别的场景与氛围,"逐客门庭断履綦",生动地展现了友人被逐的凄凉与落寞,暗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们的无奈。接下来的几句则转向对友人过去交情的追忆,"追随雅有蓬山旧",表现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惭愧与无奈之感,"爱助惭无薤水规"。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名士地位的思考,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深刻洞察,"舆腻岂为名士涴",不仅是在质疑名士的价值,也是在思索自身的处境与理想。
整体来看,刘克庄通过细腻的情感与深刻的思考,营造出一种优雅而又沉重的氛围,既有对友人的珍视,也有对社会的忧虑,表现了他作为一个士人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逐客门庭断履綦:描绘了被逐客人的孤独与门庭冷落的情景,给人以凄凉的感受。
- 时迂小队访茅茨:用“时迂”表现出偶尔访客的稀少,反映了当时社交的冷清。
- 追随雅有蓬山旧:表达了对昔日高雅友谊的怀念,暗示着理想与现实的错位。
- 爱助惭无薤水规:流露出一种自我反思与惭愧,体现出诗人对人情冷暖的感悟。
- 舆腻岂为名士涴:质疑名士的荣耀背后是否掺杂了世俗的污垢,反映了对名利的思考。
- 羊碑长遣后人思:提到后代对先人的怀念,表现出历史与个人情感的交融。
- 安知昭代輶轩使:对历史人物的反思,质疑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逐客门庭”与“时迂小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舆腻”比喻名士的世俗生活,彰显诗人的思考深度。
- 排比:在情感表达上形成层层递进,使情感愈发浓烈。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的送别,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最终形成一种对社会的悲悯与对友谊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逐客:象征被排斥与孤独的状态。
- 蓬山:象征高雅与理想的友谊。
- 薤水:象征清香的情谊与理想。
- 舆腻:象征名利的污垢与尘世的繁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逐客门庭”是指什么?
- A. 欢迎客人
- B. 被逐的状态
- C. 热闹的场面
- D. 诗人的家
-
“舆腻岂为名士涴”表达了什么?
- A. 名士的荣耀
- B. 对名利的质疑
- C. 对友谊的珍惜
- D. 对历史的怀念
-
“爱助惭无薤水规”中,薤水象征着什么?
- A. 友情的清香
- B. 生活的苦涩
- C. 名利的诱惑
- D. 过去的辉煌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别》- 王之涣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诗词对比
- 《送别》与《送张守秘丞二首》都涉及送别主题,但前者更侧重于对友情的直接表达,后者则融入了对社会与人生的深刻思考。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前者更为坦率,后者则显得更加内敛与哲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