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东闻田歌,湖北听田鼓。 鼓声于以相疾徐,歌调因之慰劳苦。 东山丝竹仍携妓,风月鸣蛙胜鼓吹。 何如田鼓与田歌,乌乌坎坎安而和。
白话文翻译:
在江东地区,可以听到田间的歌声,而在湖北,则能听到田间的鼓声。 鼓声随着节奏的快慢变化,歌声则以此来慰藉劳作的辛苦。 东山一带,丝竹乐声中还带着妓女的陪伴,而风月之下,蛙鸣声胜过了鼓吹乐。 但比起这些,田间的鼓声和歌声,那乌乌坎坎的声音,既安宁又和谐。
注释:
- 江东:指长江下游以东的地区,今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
- 湖北:指今湖北省一带。
- 疾徐:快慢。
- 东山:指东晋谢安隐居的东山,后泛指隐居或游赏之地。
- 丝竹:指弦乐器和管乐器,泛指音乐。
- 风月:指自然景色,也指男女情爱。
- 乌乌坎坎:形容鼓声和歌声的节奏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与当时另两位诗人韩淲齐名,人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其诗多写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田间劳作时的歌声和鼓声,通过对比东山丝竹和风月鸣蛙,表达了对田间朴素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和谐之美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田间歌声和鼓声的描绘,展现了劳作中的节奏感和慰藉,以及对这种朴素生活的向往。诗中“乌乌坎坎安而和”一句,形象地表达了田间声音的和谐与安宁,与东山丝竹和风月鸣蛙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田间生活的自然与纯朴。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和谐之美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东闻田歌,湖北听田鼓:开篇即点明地点和所闻之声,形成地域上的对比。
- 鼓声于以相疾徐,歌调因之慰劳苦:解释鼓声和歌声的作用,鼓声调节节奏,歌声慰藉劳苦。
- 东山丝竹仍携妓,风月鸣蛙胜鼓吹:通过对比东山丝竹和风月鸣蛙,突出田间声音的自然与和谐。
- 何如田鼓与田歌,乌乌坎坎安而和:结尾强调田间声音的安宁与和谐,表达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东山丝竹和风月鸣蛙与田间声音的对比,突出田间生活的自然与和谐。
- 拟人:将鼓声和歌声拟人化,赋予它们调节节奏和慰藉劳苦的功能。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田间歌声和鼓声的描绘,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和谐之美的追求,强调了朴素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田歌、田鼓:代表田间劳作的声音,象征朴素生活和自然和谐。
- 东山丝竹:代表繁华生活中的音乐,与田间声音形成对比。
- 风月鸣蛙:代表自然景色中的声音,强调自然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江东”和“湖北”分别指什么地区? A. 江苏南部、浙江北部;湖北省 B. 江西省;湖北省 C. 江苏省;湖南省 答案:A
-
诗中“乌乌坎坎”形容的是什么声音? A. 鼓声 B. 歌声 C. 鼓声和歌声 答案:C
-
诗中通过什么手法突出田间声音的自然与和谐? A. 比喻 B. 对比 C. 拟人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和谐之美的追求。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陶渊明《归园田居》与赵蕃《田家行二首》:两者都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陶渊明的诗更多地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具体场景,而赵蕃的诗则通过声音的对比来表达对自然和谐之美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赏析。
- 《陶渊明集》:收录了陶渊明的诗作,是研究田园诗的重要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