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涧舖岭道中四首》

时间: 2025-01-11 04:59:09

钜竹差差合,青杉袅袅长。

人多表池槛,此乃亘山冈。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涧舖岭道中四首 赵蕃 〔宋代〕

钜竹差差合,青杉袅袅长。 人多表池槛,此乃亘山冈。

白话文翻译:

巨大的竹子错落有致地合拢,青色的杉树婀娜多姿地生长。 人们常常在池塘边设置栏杆,而这里却是横贯山冈的自然景观。

注释:

字词注释:

  • 钜竹:巨大的竹子。
  • 差差:错落有致的样子。
  • 合:合拢,聚集。
  • 青杉:青色的杉树。
  • 袅袅:形容树木婀娜多姿的样子。
  • 表:设置,建造。
  • 池槛:池塘边的栏杆。
  • 亘:横贯,贯穿。
  • 山冈:山脊,山岭。

典故解析:

  • 无明显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之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首诗是他在涧舖岭道中旅行时所作,描绘了山中的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在旅行途中,经过涧舖岭时所作。诗中描绘了山中的竹林和杉树,以及与人工池塘栏杆相对比的自然景观,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工造作的淡漠。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山中的自然景观,通过对巨大竹子和青杉的生动描写,展现了山林的静谧与生机。诗中的“钜竹差差合,青杉袅袅长”一句,运用了对仗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得竹子和杉树仿佛有了生命,栩栩如生。后两句“人多表池槛,此乃亘山冈”则通过对比,强调了自然景观的原始与纯粹,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受和对人工造作的淡漠态度。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凝练,体现了宋代山水诗的典型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钜竹差差合,青杉袅袅长。”这两句通过对竹子和杉树的描写,展现了山林的自然美。钜竹错落有致地合拢,青杉婀娜多姿地生长,形成了一幅生动的山林画卷。
  2. “人多表池槛,此乃亘山冈。”这两句通过对比人工池塘栏杆和自然山冈,强调了自然景观的原始与纯粹。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人工造作的淡漠。

修辞手法:

  • 对仗:“钜竹差差合,青杉袅袅长”中的“差差”与“袅袅”,“合”与“长”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 拟人:“青杉袅袅长”中的“袅袅”赋予了杉树以人的姿态,使其显得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自然美,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对人工造作的淡漠。诗人通过对竹子和杉树的描写,以及对人工池塘栏杆和自然山冈的对比,强调了自然的原始与纯粹,体现了对自然美的独特感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钜竹:巨大的竹子,象征着山林的静谧与生机。
  • 青杉:青色的杉树,象征着山林的婀娜与生长。
  • 池槛:池塘边的栏杆,象征着人工造作。
  • 山冈:山脊,山岭,象征着自然的原始与纯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钜竹差差合”描绘了什么景象? A. 竹子错落有致地合拢 B. 竹子整齐排列 C. 竹子随风摇曳 答案:A

  2. 诗中的“青杉袅袅长”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B

  3. 诗中的“人多表池槛,此乃亘山冈”表达了什么? A. 对人工造作的欣赏 B. 对自然美的欣赏 C. 对山冈的恐惧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中的自然景观,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
  • 杜甫的《望岳》:通过对泰山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壮丽的赞美。

诗词对比:

  • 赵蕃的《涧舖岭道中四首》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山中的自然景观,但赵蕃的诗更注重自然与人工的对比,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自然景色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山水诗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山水诗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山水诗的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