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君歌十首》

时间: 2025-01-26 04:30:03

咚咚街鼓动,寂寂市声稀。

祭罢社人散,老巫怀肉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咚咚街鼓动,寂寂市声稀。
祭罢社人散,老巫怀肉归。

白话文翻译:

街上的鼓声响亮,市场却十分冷清。祭祀结束后,社神的信徒们纷纷散去,老巫师怀里抱着祭品回家。

注释:

  • 咚咚:形容鼓声的声音,表示节奏感。
  • 街鼓动:街上鼓声响起,表示热闹的气氛。
  • 寂寂:形容安静,冷清。
  • 市声稀:市场的人声稀少,表示冷清。
  • 祭罢:祭祀结束。
  • 社人:指祭祀社神的人,信徒。
  • 老巫:年长的巫师,负责祭祀活动。
  • 怀肉归:怀里抱着祭品回家。

典故解析:

“社”在古代指的是土地神,祭社是古代农村的重要活动,代表着对土地的崇拜和感恩。社人是参与祭祀的人,老巫作为祭司,承担着与神灵沟通的职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梦得,号山谷,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他的诗风豪放,常以历史和时事为题材,作品颇具豪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宋代,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祭祀活动,传达了对社神的崇敬与人们日常生活的交错。诗中描绘的场景通过鼓声与冷清的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祭祀后的宁静。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描绘,展现了祭祀活动后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孤寂的氛围。开头的“咚咚街鼓动”生动地刻画了祭祀时热闹的氛围,而“寂寂市声稀”则反映了祭祀结束后,市场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使人感受到一种从喧嚣到宁静的转变。

“祭罢社人散”描绘了信徒们在祭祀结束后陆续离去的情景,透出一种淡淡的哀愁;而“老巫怀肉归”则点明了祭祀的实质,老巫师带着祭品回家,这不仅是对神灵的敬畏,也是对生活的期盼与珍惜。

整首诗通过描写祭祀活动,传达了对土地与自然的敬畏之情,也反映出人们在祭祀与生活之间的微妙关系,使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的力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咚咚街鼓动:鼓声响亮,传达出祭祀的热闹氛围。
  2. 寂寂市声稀:市场却显得冷清,形成鲜明对比。
  3. 祭罢社人散:祭祀结束,人们纷纷散去,表现出一种结束后的空虚感。
  4. 老巫怀肉归:老巫师怀抱祭品回家,体现了对神明的尊重和对生活的承载。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街鼓动”和“市声稀”形成强烈对比,增强情感。
  • 拟人:将市场形容为“寂寂”,赋予其人性化的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祭祀的场景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和神灵的崇敬,以及在生活与仪式之间的思考,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生活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街鼓:象征着热闹与狂欢的祭祀。
  • 市声:代表日常生活的宁静与冷清。
  • 社人:信徒,象征对神明的敬畏。
  • 老巫:祭祀的执行者,象征传统文化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咚咚”的意思是: A. 形容雨声
    B. 形容鼓声
    C. 形容风声

  2. 诗中“老巫怀肉归”中的“肉”指的是: A. 食物
    B. 祭品
    C. 动物

  3. 诗中描绘的场景是: A. 热闹的集市
    B. 寂静的祭祀场所
    C. 乡村的日常生活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杜牧
  •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 《秋夕》:同样描绘了宁静的场景,但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体验。
  • 《静夜思》:通过月光引发思乡之情,与《神君歌十首》的祭祀意象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刘克庄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祭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