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即事》

时间: 2024-09-19 22:07:08

长流当下流,铁翁此为州。

前代多名迹,闲人欲遍游。

夕阳波上寺,明月戍边楼。

一曲渔家笛,生予无限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京口即事
作者: 翁卷 〔宋代〕

长流当下流,铁翁此为州。
前代多名迹,闲人欲遍游。
夕阳波上寺,明月戍边楼。
一曲渔家笛,生予无限愁。

白话文翻译

这条河流蜿蜒不绝,铁翁(指铁道)在这里成为了州城。
古往今来有许多名胜古迹,闲散的人们都想来游览一番。
夕阳照耀着水面上的寺庙,明月照亮了边疆的哨楼。
一曲渔夫的笛声,让我产生了无尽的忧愁。

注释

字词注释:

  1. 长流:指长久流淌的河流。
  2. 铁翁:这里指的是铁道或是某个特定的地方。
  3. 名迹:历史上著名的遗迹或景点。
  4. 闲人:无事可做的人,游人。
  5. 夕阳:傍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和宁静的感觉。
  6. 戍边楼:边防的哨楼,守卫边疆的建筑。
  7. 渔家笛:渔民所用的笛子,象征着田园生活和自然的宁静。

典故解析:
“前代多名迹”可以视为对历史的追溯,反映出诗人对历史遗迹的珍视与探访的渴望。历史的深厚感与个人的游历交融在一起,形成诗中丰富的情感层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翁卷,字子云,号阮亭,宋代诗人,生于福建,擅长写山水田园诗。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情感细腻,语言简练,富有音乐感。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宋代,正值江南水乡的繁荣时期,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个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美好自然的向往。

诗歌鉴赏

《京口即事》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诗作,诗人在自然与历史的交融中,展现出一种悠远的情怀。开篇以“长流当下流”揭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延续,河流象征着生命的不断前行,而“铁翁此为州”则引入了具体的地理意象,这种结合让人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与现实的交错。

接下来的“前代多名迹”让人想起了历史的辉煌,诗人通过“闲人欲遍游”的表达,传达出自己对那些名胜古迹的向往与探索之情。这种游览不仅是身体上的,更是心灵上的追寻,意味着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文化的认同。

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夕阳波上寺,明月戍边楼”描绘了宁静的自然景象,夕阳与月光相互辉映,营造出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然而,最后一句“一曲渔家笛,生予无限愁”则将情感推向高潮,笛声的悠扬与个人的忧愁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内心深处的无奈与惆怅。这种情感的张力,使整首诗在宁静中透出一丝淡淡的忧伤,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长流当下流:描述河流的绵延与时间的流逝。
  2. 铁翁此为州:引入具象的地点,可能暗指历史与现代交织的地方。
  3. 前代多名迹:强调历史的丰富,暗示人们对过去的追溯。
  4. 闲人欲遍游:表达游览的愿望,反映出对文化遗产的向往。
  5. 夕阳波上寺:夕阳映照在寺庙上,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图景。
  6. 明月戍边楼:明月下的哨楼,象征着边防的安宁与守卫。
  7. 一曲渔家笛:渔民所吹的曲子,富有乡土气息与人情味。
  8. 生予无限愁:笛声引发的忧愁,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夕阳波上寺,明月戍边楼”,形成了和谐的音韵美。
  • 意象:运用自然景物(如夕阳、明月、笛声)来传达情感。
  • 比喻:将历史与现实比作流动的河流,暗示时间的无情。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历史遗迹,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与细腻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长流:象征生命的延续与时间的无尽。
  2. 夕阳:代表温暖与希望,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3. 明月:象征着宁静与思考,常与孤独相伴。
  4. 渔家笛:体现自然与人文的结合,渔民生活的隐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铁翁”指的是什么?
    A. 铁道
    B. 一位古代人士
    C. 一个地名

  2. “夕阳波上寺”中的“夕阳”象征着什么?
    A. 生命的开始
    B. 时间的流逝
    C. 战争的结束

  3. 诗中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忧愁
    C. 愤怒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渔舟唱晚》 - 张志和
  2. 《静夜思》 - 李白
  3. 《早发白帝城》 - 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翁卷的《京口即事》更注重历史与自然的结合,而李白则是通过月光与孤独的情感表达个人的思考。两首诗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都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对美好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诗鉴赏辞典》
  2. 《古诗词鉴赏入门》
  3.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