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山甫赴岭口仓五言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4-27 18:21:22

三子俱匏系,将如此老何。

吾方期跨灶,汝勿厌熬波。

食檗心尤苦,盐梅味主和。

先民羞诡遇,不在获禽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山甫赴岭口仓五言二首 其二
三子俱匏系,将如此老何。
吾方期跨灶,汝勿厌熬波。
食檗心尤苦,盐梅味主和。
先民羞诡遇,不在获禽多。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三个人都系着葫芦,难道我们还能像这样老去吗?
我正准备跨上灶台,你可不要嫌弃我熬的汤水。
吃着苦苦的梔子心,盐和梅子的味道才是主要的调和。
先辈们羞于遭遇不公,不在于捕猎的数量多与少。

注释:

  • 匏系:指用葫芦系着,象征一种生活状态或情感。
  • 跨灶:跨上灶台,表示准备开始做饭或生活的准备。
  • 熬波:熬煮汤水,波此处可理解为汤水。
  • 食檗心:檗心指的是梔子心,味道苦涩。
  • 盐梅味主和:盐和梅子是调味品,意指生活中的调和与平衡。
  • 先民:先辈,指古代的祖先。

典故解析:

“先民羞诡遇”可以理解为古代人对于不公对待的羞愧与不满,反映了古人对道德和生活方式的坚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景莹,号白云山人,宋代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他的诗风独特,关注社会现实,作品常富有哲理性和深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对生活境况的描绘,表达对传统价值观的坚守和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开头以“匏系”引入,暗示生活的简单与朴素,诗人用“将如此老何”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反思。接着提到“吾方期跨灶”,展现出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尽管生活中有诸多苦涩,但诗人依然在努力追求温暖与和谐。特别是“食檗心尤苦,盐梅味主和”,通过对比苦与甜的味道,隐喻生活中的苦与乐交织。最后一句强调古代人对不公的羞愧,体现出一种对道德与价值的坚持,诗人通过此种方式表达了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三子俱匏系:三个人都系着葫芦,表现出一种朴素和简单的生活状态。
  2. 将如此老何:对时光流逝的感叹,表现出对老去的无奈。
  3. 吾方期跨灶:表示诗人准备开始新的生活,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
  4. 汝勿厌熬波:希望他人理解自己所做的努力。
  5. 食檗心尤苦:指出生活中的苦涩与难处。
  6. 盐梅味主和:盐和梅子的味道象征生活中的调和与平衡。
  7. 先民羞诡遇:提到古人对不公的羞愧,反映出对道德观念的重视。
  8. 不在获禽多:强调捕猎的数量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道德与人际关系的真诚。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苦与甜的对比,表现生活的复杂性。
  • 象征:葫芦、盐、梅子等物象征着生活的多重含义。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强调了在面对生活苦涩时应持有的乐观态度,以及对道德与传统价值的坚持。

意象分析:

  • 葫芦:象征简单的生活与自然的联系。
  • :象征家庭与温暖的栖息之地。
  • 盐与梅:代表生活的调和与平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匏系”是什么意思?
    A. 一种乐器
    B. 一种食物
    C. 用葫芦系着
    D. 一种植物

  2. “吾方期跨灶”中“跨灶”指的是什么?
    A. 开始做饭
    B. 跨越障碍
    C. 去旅行
    D. 学习新技能

答案

  1. C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田园诗相比,刘克庄更关注社会现实与人际关系,而陶渊明则更强调自然与内心的和谐。两者的共同点在于都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