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时间: 2025-01-10 23:12:30

宜春苑外楼堪倚,雪意方浓。

雁影冥濛。

正共银屏小景同。

可无人解相思处,昨夜东风。

梅蕊应红。

知在谁家锦字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采桑子
晏几道 〔宋代〕
宜春苑外楼堪倚,雪意方浓。
雁影冥濛。正共银屏小景同。
可无人解相思处,昨夜东风。
梅蕊应红。知在谁家锦字中。

白话文翻译:

在宜春苑外的楼上可以倚靠,雪的气息越来越浓厚。
雁的身影模糊不清,正与银屏上的小景融为一体。
可惜没有人能理解我心中的思念,昨夜的东风。
梅花的花蕊应该快要红了,不知道在哪一家写着锦字的信笺中。

注释:

  • 宜春苑:指的是一个春意盎然的园林,寓意春天的温暖与美好。
  • 雪意方浓:正是雪意最浓的时候,形容冬天的寒冷与景象。
  • 雁影冥濛:雁的身影模糊,描绘出一种朦胧的景象。
  • 银屏:古代指代屏风,这里暗示室内的景致。
  • 相思处:指的是思念之情的归宿。
  • 东风:象征春天的到来,带来温暖和生机。
  • 梅蕊应红:梅花的花蕊应该已经开始泛红,象征新生和希望。
  • 锦字:指写信的精美纸张,常用于表达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晏几道,字叔原,号惭愧居士,宋代著名词人。他以词风清丽、婉约著称,擅长抒发个人情感,尤其在爱情和思念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创作背景:

《采桑子》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交汇之际。诗人常常借景抒情,表达个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诗歌鉴赏:

《采桑子》是一首充满思念与情感的词作。开头的“宜春苑外楼堪倚”,引导读者进入一个静谧的空间,伴随着浓厚的雪意,营造出一种冬日的孤寂感。接着“雁影冥濛”,将意象转向天空中的雁,模糊的影子不仅描绘出季节的迁移,也暗示着诗人心中的迷茫与不安。

“可无人解相思处,昨夜东风”一句,直白地表达了诗人对爱人深切的思念,却无人能解其心事,东风象征着春天的来临,带来的却是更深的孤独。最后“梅蕊应红,知在谁家锦字中”,通过梅花的暗示,展现了对未来的期盼与对爱人近况的关心。整首词用简练的语言,透过自然景物反映出情感的深邃,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宜春苑外楼堪倚,雪意方浓:在春意盎然的园外楼上可以倚靠,雪的气息愈加浓厚,表现出冬季的寒冷与孤独。
  2. 雁影冥濛:雁的身影模糊不清,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与诗人的情感状态相呼应。
  3. 正共银屏小景同:与室内的银屏景致相互映照,暗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4. 可无人解相思处,昨夜东风:无人能够理解我的思念,昨夜的东风带来了春的气息,却未能带来与爱人的相聚。
  5. 梅蕊应红:梅花的花蕊应该已开始红润,象征着新的希望与生机。
  6. 知在谁家锦字中:表示对爱人近况的关心,想知道她是否在别人写的信笺中。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可无人解相思处,昨夜东风”,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 意象:雪、雁、梅等意象交织,象征着孤独、思念与希望。
  • 拟人:通过“无人解”传达了情感的深刻与孤独。

主题思想:

整首词以思念为主题,表现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结合自然景物,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希望。

意象分析:

  • :象征寒冷与孤独,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寂寞。
  • :代表离别与思念,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象征着新生与希望,传达出对未来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宜春苑”是什么样的地方? A. 冬天的花园
    B. 春天的园林
    C. 秋天的果园

  2. “梅蕊应红”指的是什么? A. 梅花正在开花
    B. 梅花已经凋谢
    C. 梅花的叶子变色

  3. 诗人对爱人的思念是否得到理解? A. 得到了
    B. 没有人理解
    C. 可以感受到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比较晏几道与李清照的爱情诗,前者更显内敛的思念,后者则展现出更为直接的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