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过大忠祠》

时间: 2025-01-11 11:52:53

宋有中流柱,三人吾所钦。

青山遗此庙,终古厌人心。

月到厓门白,神游海雾深。

兴亡谁复道,猿鸟莫哀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重过大忠祠
作者: 陈献章 〔明代〕

宋有中流柱,三人吾所钦。
青山遗此庙,终古厌人心。
月到厓门白,神游海雾深。
兴亡谁复道,猿鸟莫哀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提到宋代有一位中流砥柱的人物,三位我非常钦佩的人。青山留下了这个庙宇,永世厌恶着人心的变迁。月光照在崖门上显得格外明亮,我的神思游荡在深邃的海雾之中。兴亡的事情谁还能再说呢?连猿猴和鸟儿也不再哀鸣。

注释:

  • 中流柱:比喻在关键时刻能够支撑大局的人。
  • 青山:象征永恒与坚定。
  • 厌人心:对人心的厌恶,表达对世态人情的失望。
  • 厓门:崖口,指山崖的门口。
  • 神游:精神游荡,思绪飘渺。
  • 兴亡:兴盛和衰亡,指历史的变化。
  • 猿鸟:指自然界中的动物,象征自然的冷漠与无情。

典故解析:

  • 中流柱:源于古代对有德之人的称赞,指在关键时刻能够稳定局势的人物,常用来指代那些有贡献的历史人物。
  • 青山庙宇:古代常在山水之间建庙,表达人们对自然的崇敬和对历史的缅怀。
  • 月照崖门:古代诗词中常用月亮象征清明与孤独,诗人以此表达对历史的沉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献章(1482-1544),字松年,号静斋,明代著名的书法家、诗人。他以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常常抒发个人情感和对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和历史变迁的时期,诗人通过对中流柱和青山庙的描写,反映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人心的失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中流柱的崇高与青山庙的遗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思考。开头提到的“宋有中流柱,三人吾所钦”,表明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体现出一种崇高的情怀。而“青山遗此庙,终古厌人心”则转向对世事的失望,表明历史虽有英雄,但人心的变化却让人无法信赖,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接下来的“月到厓门白,神游海雾深”意象丰富,月光的明亮与海雾的深邃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最后一句“兴亡谁复道,猿鸟莫哀吟”则是对历史的无奈,感叹兴亡更替的无常,表明了对自然界无情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精炼的语言与深刻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对人心的深思与无奈,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艺术性。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宋有中流柱,三人吾所钦”:提到宋代的杰出人物,表达对他们的敬仰。
    • “青山遗此庙,终古厌人心”:青山留下庙宇,反映历史的长久与人心的短暂。
    • “月到厓门白,神游海雾深”:月光照亮崖门,诗人心灵游走于深邃的思考之中。
    • “兴亡谁复道,猿鸟莫哀吟”:对历史兴亡的无奈与自然界的冷漠。
  2. 修辞手法

    • 比喻:中流柱比喻重要人物,青山象征永恒。
    • 对仗:诗句间的结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猿鸟的描写,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了诗的意境。
  3. 主题思想

    • 诗歌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的深思与对人心变化的失望,反映了诗人对英雄的敬仰与对世事的无奈,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意象分析:

  • 中流柱:象征历史中的英雄与支撑,代表坚韧与力量。
  • 青山:象征永恒与坚定,暗示历史的长久。
  • 月光:象征清明、孤独与思考。
  • 猿鸟:象征自然的冷漠与对人类情感的漠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中流柱”指的是: A. 重要人物 B. 自然景象 C. 历史事件

  2. 诗中提到的“青山”象征: A. 变迁 B. 永恒 C. 人心

  3. “猿鸟莫哀吟”的含义是: A. 自然界的悲伤 B. 对历史的思考 C. 对人心的冷漠

答案: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比如与杜甫的《春望》对比,两者均涉及对国家兴亡的感慨,但陈献章的作品更注重个人的思考与对人心的失望,而杜甫则表达了更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选》
  • 《古诗十九首》
  •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