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牧汪君》
时间: 2025-02-04 17:44: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忻州牧汪君
何道生 〔清代〕
晋国畸人元裕之,
金源文献独维持。
兴亡尽入诗千首,
磊块难消酒百卮。
一代典章谁信史,中州坛坫此雄师。
浣花心事坡翁笔,不及成都有旧祠。
白话文翻译
晋国的异士元裕之,
金源的文献独自保持。
兴亡的历史尽在千首诗中,
磊落的块垒难以消解百卮的酒。
一代的典章,谁能相信史书,中州的坛坫有如此雄伟的军队。
浣花的心事在坡翁的笔下,
不如成都的古祠悠久。
注释
字词注释:
- 畸人:指特立独行,或是与众不同的人。
- 金源:金源可能指的是某个地区或家族,具体背景尚需考证。
- 磊块:形容事物的累积,如同石块一样,难以消散。
- 典章:指历史上的法令、制度。
- 坛坫:指祭坛或坟墓,这里用来比喻历史的沉淀。
- 浣花心事:指与花有关的心事,常用来形容情感或文学创作。
典故解析:
- 元裕之:晋国的异士,可能是对某个历史人物的指代,象征着独立思考和文化传承。
- 坡翁:可能指的是诗人李白,因其有《浣溪沙》等诗作而著称。
- 成都有旧祠:暗指历史悠久且文化积淀深厚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何道生,清代诗人,生平不详,诗风多为抒怀与咏史,具一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社会动荡,历史变迁频繁,诗人借古人之事抒发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当下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追忆和个人的感悟,展现了作者对文化传承的深刻认识。开篇便提到“晋国畸人元裕之”,这位历史人物象征着在历史长河中独树一帜的智慧与风骨,立刻引发读者对历史的思考。接着,诗人提到“金源文献独维持”,展现了对文化的珍视与坚守,似乎在告诫后人要珍惜和维护文化遗产。
在“兴亡尽入诗千首”中,诗人感叹历史的兴衰成败,皆已化作千首诗歌,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历史的敬畏与深思。而“磊块难消酒百卮”则传达出一种无奈与沉重,历史的厚重感如同难以消解的酒意,令人沉醉却也难以自拔。
最后几句则展现了诗人对当下的思考,“一代典章谁信史”的疑问透露出对史书真实性的怀疑,反映了对历史传承的忧虑。总之,这首诗在对历史的回望中,流露出一种对文化的敬畏与忧虑,展现了深厚的历史感与文化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晋国畸人元裕之:引入历史人物,暗示文化的独特性。
- 金源文献独维持:强调珍视文献的重要性。
- 兴亡尽入诗千首:历史已化为诗歌,表达人类对历史的追忆。
- 磊块难消酒百卮:象征历史的厚重与人对美酒的追求。
- 一代典章谁信史:对史书的真实性产生怀疑,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
- 中州坛坫此雄师:展现出历史的沉淀与伟大。
- 浣花心事坡翁笔:借李白的笔,表达诗人的情感。
- 不及成都有旧祠:对比浣花心事与成都的悠久文化。
修辞手法:
- 对仗:整体诗句中形成对称之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历史比作诗歌,展现历史文化的积淀。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文化的珍视,表达了对后人传承历史的期望与责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畸人:象征独特的文化个体。
- 文献:代表文化与历史的积淀。
- 诗:象征历史的记录与传承。
- 酒:暗喻历史的沉重与人类的追求。
- 坛坫:象征历史的沉淀与人文的厚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晋国畸人元裕之”中的“畸人”指什么? A. 普通人
B. 特立独行的人
C. 难以理解的人
D. 权贵 -
诗中提到的“金源文献”主要指什么? A. 重要的历史书籍
B. 金源地区的文化
C. 诗人的作品
D. 兵器 -
诗中“兴亡尽入诗千首”表达了什么含义? A. 历史已经被遗忘
B. 历史被记录在诗中
C. 诗歌没有意义
D. 历史只存在于书籍中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王之涣
-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 与王之涣的《登高》相比,何道生的《忻州牧汪君》更加重视对历史的思考,而《登高》则更侧重于个人感受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历史与文化的交融》
通过以上分析,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忻州牧汪君》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