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往惠州》

时间: 2025-01-27 03:47:56

卅里趱程兼,晨征为避炎。

草花明锦绣,竹露洒帷幨。

渡水行沙觜,穿山见塔尖。

人家城阙外,日影乍平檐。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卅里趱程兼,晨征为避炎。
草花明锦绣,竹露洒帷幨。
渡水行沙觜,穿山见塔尖。
人家城阙外,日影乍平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晨曦中出发前往惠州的旅程。三十里的路程,早晨为了躲避炎热而启程。路旁的草花如同锦绣般鲜艳,竹子上的露水洒落在帐篷上。渡过河流,走过沙滩,穿越山峦,见到了高耸的塔尖。在城墙外,人家的影子刚好映在平坦的屋檐上。

注释:

  • 卅里:三十里,古代里程单位,表示距离。
  • 趱程:急行的旅程。
  • 晨征:早晨的出发或行进。
  • 草花明锦绣:草地上的花朵色彩鲜艳,如同锦绣一般。
  • 竹露洒帷幨:竹子上的露水洒落在帐篷上。
  • 渡水行沙觜:渡过河水,走过沙滩。
  • 穿山见塔尖:穿越山岭,看到高耸的塔尖。
  • 人家城阙外:城墙外的人家。
  • 日影乍平檐:阳光的影子刚好平映在屋檐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郭传昌,清代诗人,生平和经历较少为人知,但他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景物细腻的描写而受到关注。

创作背景:

《晨往惠州》是在一个清晨,作者前往惠州的途中所作。此诗不仅表现了自然景色的美好,也反映了诗人在旅途中感受到的宁静与愉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晨出发、踏上旅途为主题,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文环境的和谐交融。诗的开头以“卅里趱程兼,晨征为避炎”点出旅程的急迫和避暑的目的,拉开了全诗的帷幕。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草花明锦绣,竹露洒帷幨”展现了路途中的美好景色,生动的意象让人感受到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诗中用“渡水行沙觜,穿山见塔尖”展现了旅途的丰富多彩,不同的地形和景观交替出现,增强了诗的画面感。最后的“人家城阙外,日影乍平檐”则营造出一种宁静的乡村生活气息,让人感受到人和自然的和谐美好。整首诗用词简练,意象鲜明,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卅里趱程兼:描述了急速行进的状态,强调了旅程的距离与急切。
  2. 晨征为避炎:点明了出发的时间与目的,避开炎热的天气。
  3. 草花明锦绣:草地上的花朵色彩鲜明,给予人视觉上的美感。
  4. 竹露洒帷幨:细致描写竹子上的露水,营造出清新的氛围。
  5. 渡水行沙觜:叙述了旅途中遇到的河流和沙滩,增加了旅途的多样性。
  6. 穿山见塔尖:意象丰富,展示了山的高耸与人文景观的结合。
  7. 人家城阙外: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
  8. 日影乍平檐:结尾的意象让整首诗回归宁静,给人以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草花明锦绣”将草花比作锦绣,生动形象。
  • 对仗:诗中多个句子呈现对仗的结构,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想。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旅途生活的热爱,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草花:象征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美好。
  • 竹露:代表清新与宁静。
  • 塔尖:象征人类的创造与精神追求。
  • 日影: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旅程距离是: A. 三十里
    B. 二十里
    C. 四十里

  2. “草花明锦绣”中的“锦绣”指的是什么?
    A. 颜色鲜艳的花朵
    B. 精美的手工艺品
    C. 诗人的心情

  3.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日影”象征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生命的结束
    C. 人的活动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与《晨往惠州》都反映了自然景色的美与人文情感的交织,但王维的诗更偏向于内心的宁静与哲理思考,而郭传昌的诗则更侧重于旅途的生动描写与景物的细腻刻画。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清代诗人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