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愁
不解因何事,当春倍黯然。
野棠孤冢月,芳草暮村烟。
许国心犹壮,怀人梦可怜。
无聊频唤酒,费尽买花钱。
白话文翻译
本诗描写了春天的愁苦,诗人因不明原因在春季倍感忧伤。即使月光照耀着荒凉的野棠树,村庄的芳草在傍晚的烟雾中显得更加凄凉。虽然心中仍有报国的壮志,但对故人的思念却让人感到惋惜。因无聊,诗人频频呼唤酒来解愁,然而却又浪费了许多买花的钱。
注释
- 不解因何事:不明白是什么原因。
- 当春倍黯然:在春天倍感忧伤。
- 野棠孤冢月:月光下的野棠树旁,孤零零的坟冢。
- 芳草暮村烟:傍晚时分,村庄中的芳草被烟雾笼罩。
- 许国心犹壮:报国的心情依然壮烈。
- 怀人梦可怜:对亲友的思念让人觉得可怜。
- 无聊频唤酒:无聊时常常呼唤酒来消愁。
- 费尽买花钱:花费很多钱去买花。
典故解析
- 野棠:原指野生的棠梨,常用来象征孤独和思念。
- 芳草:象征生命与希望,但在这里却与“暮村烟”形成对比,表达诗人的失落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衣保,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为模糊,主要以其诗词作品流传于世,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季,正值大自然复苏之际,但诗人却因个人的情感和理想,感受到深深的忧愁,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和个人无奈的情感。
诗歌鉴赏
《春愁》是白衣保的一首抒情诗,诗中通过春天的景象来表现个人的情感和内心的矛盾。整首诗充满了愁苦和孤寂的气息,诗人虽然有着壮志未酬的报国心,但对故人的思念与愁苦让他的心情变得沉重。诗中描写的景象,如“野棠孤冢月”和“芳草暮村烟”,通过对比,增强了诗人的孤独感和无奈感。尤其是“无聊频唤酒,费尽买花钱”一句,生动地表现出诗人试图通过酒和花来麻痹自己的心情,却又无能为力的心境,令人感到惋惜。整首诗在语言上简洁而深刻,情感真挚,传达出一种对生命和理想的渴望,但又夹杂着无奈与失落,深刻揭示了人内心的挣扎与困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不解因何事:开篇就直言诗人的困惑,表现出一种对于内心感受的无奈。
- 当春倍黯然:强调了春天的美好与自己心情的对比,愁苦感加重。
- 野棠孤冢月:描绘了一个孤独的景象,月光下的坟冢暗示着离别与思念。
- 芳草暮村烟:傍晚的景象增添了凄凉的气氛,草丛中的烟雾与心情相呼应。
- 许国心犹壮:表达了诗人心中对国家的责任与理想。
- 怀人梦可怜:思念故人的梦境中充满了可怜与惋惜。
- 无聊频唤酒:由于无聊而常常求酒,显示出诗人对生活的消极态度。
- 费尽买花钱:在醉酒后仍要花费金钱来买花,体现了对生活的不满与无奈。
修辞手法
- 对比:春天的美与内心的愁苦形成鲜明对比。
- 意象:野棠、芳草、月光等意象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 拟人:通过“呼唤酒”让酒具有人性化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愁苦感受,以及对故人和理想的思念,反映了诗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无奈与挣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野棠:象征孤独和思念,暗示着对过去的怀念。
- 芳草:象征生命的延续,但是在诗中却因凄凉的环境而显得悲伤。
- 月光:常常象征着思念和孤独,增添了诗的情感层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孤冢”指的是什么? A. 荒凉的坟墓
B. 热闹的市集
C. 繁花似锦的园林
D. 绿意盎然的山丘 -
填空题:诗中“无聊频唤酒”表达了诗人因__而对酒的渴求。
-
判断题:诗人对故人的思念是整首诗的主要情感基调。(对/错)
答案
- A
- 无聊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白衣保《春愁》与杜甫《春望》:两首诗都表现了春天时的情感,但白衣保侧重于个人的愁苦,而杜甫则更关注国家的动荡与家国之痛。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语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