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五日观月黄楼席上次韵》
时间: 2025-01-11 17:48:2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十月十五日观月黄楼席上次韵
作者: 苏轼
中秋天气未应殊,不用红纱照座隅。
山下白云横匹素,水中明月卧浮图。
未成短棹还三峡,已约轻舟泛五湖。
为问登临好风景,明年还忆使君无。
白话文翻译:
在中秋的时节,天气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变化,不必用红纱帷幕来遮挡座位的角落。山下的白云如同一匹白色的素绢,水中的明月仿佛静静地卧在浮动的水面上。未曾划着短小的船只去往三峡,已经约好了轻舟在广阔的五湖上游玩。请问,登高望远的美丽风景,明年还会想起我的朋友吗?
注释:
- 殊:特别、不同。
- 红纱:一种轻薄的纱布,通常用来遮挡光线。
- 横匹素:形容白云如同一匹素绢横在山下。
- 卧浮图:指明月在水面上静静地躺着,像浮在水上的图案。
- 短棹:短小的船桨。
- 三峡:指长江的三峡。
- 轻舟:轻快的小船。
- 使君:对朋友的称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他的诗词融合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风格豪放,语言清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中秋佳节,诗人于黄楼上观月,凭栏而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中秋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团圆与思念,因此诗中融入了浓厚的情感与自然景象。
诗歌鉴赏:
《十月十五日观月黄楼席上次韵》是一首体现苏轼豪放不羁、情感细腻的诗作。诗的开头,通过对中秋天气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平常而又亲切的氛围,“中秋天气未应殊”一句,直接表明了作者的观察与感受,而“不用红纱照座隅”的说法更是透露出一种随意与自然的态度,显示了诗人对环境的轻松应对。
接下来的“山下白云横匹素,水中明月卧浮图”,则通过生动的意象将自然美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白云如素,轻盈而美丽,与水中的明月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给人以宁静之感。
在后半部分,诗人提到“未成短棹还三峡,已约轻舟泛五湖”,表达了他对未来旅行的期待与向往,展现了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与向往。最后的“为问登临好风景,明年还忆使君无”则是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未来重聚的期盼,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温暖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与对人情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苏轼作为文学巨匠的非凡才华与人文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中秋天气未应殊:中秋的天气和往年似乎没有太大区别。
- 不用红纱照座隅:不需要用红纱来遮挡座位的角落,表现出一种自然随意的态度。
- 山下白云横匹素:描绘山下的白云如同一匹素绢,形象生动。
- 水中明月卧浮图:水中明月仿佛静静地躺在浮动的水面上,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未成短棹还三峡:还没有划船去三峡,表现出一种悠闲的期待。
- 已约轻舟泛五湖:已经约好轻舟在五湖游玩,体现了对旅行的向往。
- 为问登临好风景:想问一下,登高望远的美景。
- 明年还忆使君无:明年还会想起我的朋友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白云比作素绢,明月比作浮图,生动形象。
- 对仗:如“山下白云”与“水中明月”,形成和谐的对比。
- 拟人:将明月形容为“卧”,使其更具生动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主题围绕自然景色与人际情感,展现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未来的期待。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月:象征团圆与思念,常常在中秋节中被提及。
- 白云:象征自由与飘逸,反映了诗人的心境。
- 轻舟:代表自由与旅行的愿望,寓意对生活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红纱”主要是用来做什么的? A. 遮挡光线
B. 装饰座位
C. 作为船帆
D. 其他 -
“山下白云横匹素”中“横匹素”指的是什么? A. 白云的形状
B. 白云的颜色
C. 白云的数量
D. 其他 -
诗中提到的“轻舟”最可能指的是? A. 一种交通工具
B. 一种食物
C. 一种植物
D. 其他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同样涉及月亮,但更多的是思乡之情。
-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达对兄弟的思念,与苏轼的友情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