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笳十八拍十八首》

时间: 2025-01-11 11:36:26

柳絮已将春去远,攀条弄芳畏晼晚。

忧患众兮欢乐鲜,一去可怜终不返。

日夕思归不得归,山川满目泪沾衣。

罼圭苑里西风起,叹息人间万事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柳絮已将春去远,攀条弄芳畏晼晚。
忧患众兮欢乐鲜,一去可怜终不返。
日夕思归不得归,山川满目泪沾衣。
罼圭苑里西风起,叹息人间万事非。

白话文翻译:

柳絮已经将春天远远地带走,我在柳条上攀援嬉戏,却又畏惧天色渐晚。
忧患的事情多,而快乐的事情少,一旦离去可怜就再也无法返回。
日日夜夜思念家乡却无法归去,山川满目尽是泪水沾湿衣衫。
在罼圭苑里西风吹起,感叹世间万事都是如此不如意。

注释:

  • 柳絮:杨柳的细絮,象征春天的离去。
  • 攀条弄芳:指攀爬柳树的枝条,玩弄花香,表现对春天的留恋。
  • 忧患众兮欢乐鲜:忧愁的事情多而欢乐的事情少,表达了诗人的失落心情。
  • 罼圭苑:古代的一个园林名称,象征优雅的环境,但也蕴含着孤独和失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他以推行新法而著称,文学上则以诗、文、散文等多种形式见长,尤其在诗词上有着深厚的造诣。

创作背景:

《胡笳十八拍》是王安石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中充满了忧伤与思乡之情,表达了诗人在经历政治风波后的孤独感和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王安石深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开头以“柳絮已将春去远”引入,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离去,象征着人生中美好时光的逝去。诗人通过“攀条弄芳畏晼晚”表现了对春天的留恋与无奈,似乎在告诫自己抓住时光的珍贵。接下来,诗人用“忧患众兮欢乐鲜”表明了生活中的苦涩与欢乐的稀缺,反映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奈和悲观情绪。

“日夕思归不得归”则进一步加深了思乡之情,表达了对故乡的无尽思念以及无力回归的悲伤。最后一句“叹息人间万事非”是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尽显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春天的留恋,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深刻领悟,展现了王安石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柳絮已将春去远:春天的离去,柳絮飘散,象征着美好时光的流逝。
  2. 攀条弄芳畏晼晚:在柳树上玩耍,享受春的芳香,但又因天色渐晚而感到不安。
  3. 忧患众兮欢乐鲜:生活中忧虑重重,而快乐的时光却少之又少。
  4. 一去可怜终不返:一旦失去的东西令人怜惜,永远无法再回到过去。
  5. 日夕思归不得归:日复一日的思念故乡,却始终无法回去。
  6. 山川满目泪沾衣:眼前的山川景色尽是泪水,衣衫湿透,表达了悲伤。
  7. 罼圭苑里西风起:在这个优雅的园林里,西风吹起,却感到孤独。
  8. 叹息人间万事非:对世间万事的感慨,人生的无常与不如意。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柳絮比作春天,寓意春天的流逝。
  • 拟人:描绘自然景象时,赋予其人性化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有着严谨的对仗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怀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情感深沉,意蕴丰富,反映了王安石的哲学思考和人生观。

意象分析:

  • 柳絮:象征春天与青春的逝去,体现了诗人的伤感。
  • 西风:代表着凋零与离别,增添了孤独感。
  • 泪水:象征着思乡之情与无奈,表达了内心的苦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柳絮”象征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春天的离去
    C. 夏天的炎热
    D. 秋天的丰收

  2. “忧患众兮欢乐鲜”中的“众”和“鲜”分别是指什么? A. 多和少
    B. 大和小
    C. 好和坏
    D. 远和近

  3. 诗中提到的“罼圭苑”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处园林
    C. 一种乐器
    D. 一种饮品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胡笳十八拍》与李白的《静夜思》均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王安石更强调世事无常的感慨,而李白则突出对家乡的直接怀念。两者在情感基调上虽有差异,但都传达了深沉的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选集
  • 《宋代文学研究》
  • 《古诗词解读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