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仁宗皇帝挽辞四首
作者: 王安石 〔宋代〕
去序三朝圣,行崩万国天。
忧勤无旷古,治洽最长年。
仁育齐高厚,哀思罄幅员。
欲知千载美,道德冠遗编。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仁宗皇帝的哀悼,诗人通过描绘其治国理政的伟业,感叹其离世给国家带来的巨大损失。
“去序三朝圣”意指仁宗在位期间,三度朝圣,表现其对民众的关怀;“行崩万国天”则是指皇帝的去世让万国失去了依靠。
“忧勤无旷古”说明仁宗在位期间勤于政务,未曾懈怠;“治洽最长年”指出他在位期间国家治理良好,年年富庶。
“仁育齐高厚”强调仁宗的仁德深厚,广泛惠及百姓;“哀思罄幅员”则表达了因其去世而产生的深切哀痛。
最后一句“欲知千载美,道德冠遗编”指出,想要了解千年之后的美好,仁宗的道德和政治成就将被铭记于史册。
注释:
- 仁宗:宋仁宗赵祯,宋朝第四位皇帝,以仁爱治国著称,被称为“仁宗”。
- 去序:去掉了序列,指的是失去皇帝的统治。
- 万国天:形容他的去世如同天塌一般,影响深远。
- 治洽:治理得当,和谐安定。
- 幅员:指国家的土地和领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提倡“新法”,致力于国家改革,推动了经济、军事和政治的多方面改革。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仁宗皇帝去世之后,王安石作为朝中重臣,深感皇帝的贤明治国给国家带来的安定与繁荣,因此写下此诗以表达哀悼之情,追忆其治国理政的丰功伟绩。
诗歌鉴赏:
王安石的《仁宗皇帝挽辞四首》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传达了对仁宗的无限怀念与敬仰。开篇直接点出仁宗的圣德,描绘出他在位期间的种种辉煌成就,展现出诗人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对皇帝的深切思念。诗中运用“忧勤无旷古”的句式,强调了仁宗一生的辛勤付出,反映出诗人对其不懈努力的钦佩。
诗人在结尾以“道德冠遗编”收束全诗,寓意仁宗的治国理念和道德品质将被后人铭记并传承,这不仅是对仁宗的赞美,更是对未来统治者的期许与警示。整体来看,诗中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让人不仅感受到个体的悲伤,更引发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去序三朝圣:指仁宗在位期间对国家的关怀,体现了他作为皇帝的责任心。
- 行崩万国天:表现出皇帝去世后,国家将承受巨大的损失和动荡。
- 忧勤无旷古:强调仁宗一生的辛勤与努力,未曾懈怠,展现出其作为君主的责任感。
- 治洽最长年:描述仁宗统治下的国家和谐与繁荣,表现出他治国的成功。
- 仁育齐高厚:通过仁德教育人民,展现仁宗的德行高尚。
- 哀思罄幅员:表达了因仁宗去世而带来的悲痛,影响深远。
- 欲知千载美,道德冠遗编:强调历史将铭记仁宗的德行与成就,后代将从中受到启发。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忧勤无旷古,治洽最长年”对称工整。
- 比喻:将皇帝的去世比作“天崩”,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仁宗的怀念与赞美,表达了对一位明君的崇敬,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传达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对理想治国理念的期许。
意象分析:
- 仁德:象征着广泛的关爱和善良,强调领导者的责任。
- 天:象征着国家的安定与动荡,暗示皇帝的重要性。
- 幅员:象征国家的广袤与繁荣,体现出治理的成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王安石的《仁宗皇帝挽辞四首》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悲伤
- C. 愤怒
-
诗中提到的“仁德”主要指什么?
- A. 皇帝的权力
- B. 皇帝的善良与关爱
- C. 国家财富
-
“治洽最长年”中的“治洽”指的是什么?
- A. 治理得当,国家和谐
- B. 统治者的暴政
- C. 国家和平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白居易《长恨歌》:同样表现了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与赞美,情感细腻而深刻。
- 骆宾王《咏鹅》:虽主题不同,但都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