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张德甫奉议》
时间: 2025-04-28 08:00: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知君非我载醪人,终日相随免污茵。
赏尽高山见流水,唱残白雪值阳春。
中分香积如来钵,对现毗耶长者身。
谁拂定林幽处壁,与君图写继吾真。
白话文翻译:
我知道你不是我所载酒的那个人,
整天陪伴着你,免得沾染了污浊的草地。
欣赏尽了高山,看到那奔流的水,
唱尽了白雪,正值阳春之时。
中间分开如来宗的香积,
对面是毗耶长者的身影。
谁在幽静的林中轻轻拂动墙壁,
愿意与你共同描绘出我的真实情感。
注释:
- 醪人:指酿酒的人,诗中意指自己。
- 污茵:污秽的草地,借指世俗生活的污浊。
- 香积如来钵:佛教用具,象征清净和高尚。
- 毗耶长者:佛教中的长者,象征智慧与德行。
- 定林:指幽静的树林,隐喻心灵的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晚号穷睇,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是变法的倡导者之一,主张整顿国政,发展经济,反对腐败,作品多涉及经济、政治和哲学等方面。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王安石与朋友张德甫的交往期间,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王安石在政治生涯中的苦闷和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友谊的描写,展现了王安石对理想社会的渴望和对清净生活的追求。诗中以“知君非我载醪人”开篇,直接指出友人并非自己所依赖的酿酒人,表明一种独立的态度。接着,诗人用“赏尽高山见流水”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与欣赏,象征着理想境界的追求。
在接下来的两句中,“中分香积如来钵,对现毗耶长者身”展现出一种超脱的宗教情怀,表明诗人对佛教思想的认同,寄托了他对清净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谁拂定林幽处壁,与君图写继吾真”则表现了诗人与友人共同追求真理的愿望,传达出一种深厚的友谊和心灵的契合。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王安石对人生、友谊和理想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知君非我载醪人:明确对友人身份的认知,表现出对友谊的珍视。
- 终日相随免污茵:表达希望与友人一起,保持心灵的纯净。
- 赏尽高山见流水:强调对自然美的欣赏,象征追求理想生活。
- 唱残白雪值阳春:描绘春天的美景,也暗含对过往的怀念。
- 中分香积如来钵:暗示佛教文化的影响,象征清净与高尚。
- 对现毗耶长者身:呈现出智慧与德行的追求。
- 谁拂定林幽处壁:暗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寻求内心的宁静。
- 与君图写继吾真:表达了与友人共同追求真理的愿望。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比如“香积如来钵”隐喻高尚的理想,体现了诗人对宗教哲学的倾向。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在于追求理想中的清净生活与真诚友谊,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高山:象征崇高的理想与不屈的精神。
- 流水:象征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 白雪:象征纯洁与无瑕的理想。
- 香积如来钵:象征佛教的清净与高尚。
- 林幽:象征内心的宁静与隐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王安石在诗中提到的“醪人”指的是哪个角色? A. 酿酒的人
B. 诗人自己
C. 朋友
D. 佛教徒 -
诗中提到的“毗耶长者”象征什么? A. 美丽的自然
B. 智慧与德行
C. 友谊
D. 诗人的理想 -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自然的描写
B. 清净生活与真诚友谊
C. 对政治的批评
D. 对历史的回顾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表达对友谊与孤独的思考。
- 杜甫《登高》:描绘人生的苦闷与理想的追求。
诗词对比:
王安石与李白的诗风对比:王安石的诗更倾向于理性与哲思,而李白的诗则更富于激情与浪漫。王安石关注社会与人生理想,李白则关注个人情感与豪放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选》
- 《宋代文学史》
- 《唐诗宋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