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书静照禅师塔
王安石
简老已归黄土陌,
渊师今作白头翁。
百忧三十余年事,
陈迹山林草野中。
白话文翻译
简老已经归入黄土,渊师如今也变成了白头翁。经历了三十多年的种种忧愁,往事已化为陈迹,留在山林和草野之间。
注释
字词注释:
- 简老:指简岑(简老),是一位著名的隐士,已去世。
- 渊师:指另一位禅师,亦已年迈。
- 百忧:指百般忧愁,形容经历了许多烦恼。
- 三十余年:指作者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时间。
- 陈迹:指过去的痕迹、遗迹。
典故解析:
- 黄土陌:指逝去后的归宿,象征死亡与安息。
- 白头翁:常用来形容年老的人,带有对逝去光阴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是“变法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词以清新、明快著称,常常融入哲理和深刻的社会思考。
创作背景: 《书静照禅师塔》写于王安石晚年,反映了他对生死、友人逝去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在经历了政治风波与个人磨难后,王安石的诗作中充满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反思。
诗歌鉴赏
《书静照禅师塔》以简洁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逝去友人的怀念以及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深刻反思。诗的开头,王安石以“简老已归黄土陌”引出主题,直接而沉重地提到已故的友人,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在这里,黄土象征着死亡,是最终的归宿,令人感到无奈。
接着,诗中提到“渊师今作白头翁”,不仅是在回忆逝去的友人,更进一步反映了时间的无情。渊师的白发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岁月在我们身上留下的痕迹,令人感慨万千。
“百忧三十余年事”则是作者对自己人生的总结,三十余年的忧愁和烦恼似乎在这一句中得到了凝聚。往事如烟,已然化为“陈迹”,这些往事或许是王安石在官场上的起伏,或许是他对理想和现实的冲突,亦或是对友人离去的痛苦。
最后,“山林草野”则是对宁静与安详的向往,仿佛在说,尽管经历了风雨,最终还是要归于自然。整首诗文字简练,却意蕴深远,展现了王安石深刻的哲思和对人生的深切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简老已归黄土陌:直接表明简老已去世,表现出对逝者的哀悼。
- 渊师今作白头翁:描绘渊师的老态,暗示时间的流逝。
- 百忧三十余年事:概括自己多年经历的种种烦恼与忧愁。
- 陈迹山林草野中:强调过往的记忆已被时间冲淡,留在自然中。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前两句形成了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 象征:黄土、白头翁等意象象征着死亡与时间的流逝。
- 反复:强调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短暂。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亡故的回忆,表达了对生死的思考,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土:象征死亡与归宿。
- 白头翁:象征年老与经历。
- 山林草野:象征自然与宁静的归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王安石在诗中提到的“简老”指的是谁?
- A. 自己
- B. 友人
- C. 禅师
- D. 隐士
-
“百忧三十余年事”意指什么?
- A. 快乐的回忆
- B. 生活的烦恼
- C. 友情的深厚
- D. 自然的美好
-
诗中提到的“黄土陌”象征什么?
- A. 生命
- B. 自然
- C. 死亡
- D. 友谊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
- 《秋夕》 杜牧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诗词对比:
- 《登高》与《书静照禅师塔》均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但《登高》更多地体现了壮志未酬的悲哀,而王安石的诗则更为平和,反映了对逝去岁月的淡然。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王安石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