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双双海燕飞,灼灼千红紫。
处处探芳人,隐隐春雷起。
盈盈一水间,粲粲谁家子。
黯黯敛长蛾,日日高楼倚。
白话文翻译
双双的海燕在空中飞翔,五彩缤纷的花朵灼灼其华。
到处都有寻花问柳的人,隐隐约约传来春雷的声音。
水面上盈盈而立的身影,光彩照人的是哪家的公子?
我黯然神伤,收敛了长长的眉目,每天倚靠在高楼上望远。
注释
- 双双:成双成对,形容海燕成群飞翔。
- 灼灼:形容鲜艳的样子,常用于形容花朵的美丽。
- 探芳人:指寻花问柳的人。
- 隐隐春雷起:春天来临时,雷声隐约响起,象征春天的到来。
- 盈盈:形容水面上轻盈的样子。
- 粲粲:光彩照人,形容美好的样子。
- 黯黯:形容心情低落,神情忧郁。
- 长蛾:指长长的眉毛,常用来形容美丽的女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匪石(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融合了细腻的情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春暖花开的季节,表达了诗人在春天的感受与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生查子》是一首描绘春日景象和表达内心情感的词作。开头两句描写了春天的生机,双双的海燕象征着春天的到来,灼灼的花朵则展示了自然的美丽。诗人通过“处处探芳人”展现了春天的热闹氛围,寻花问柳的情景令人心生向往。
而“隐隐春雷起”一句,则给整个春天的画面增添了一丝神秘感,春雷的响起象征着新生与希望,暗示着春天的力量与生命的复苏。接下来的“盈盈一水间,粲粲谁家子”则把视线引向水面,描绘了一位光彩照人的少年,仿佛在问:这位风华正茂的公子是谁?此处让人感受到了一种青春气息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最后,诗人用“黯黯敛长蛾,日日高楼倚”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虽然春天美丽,但诗人却感到了一种失落,无法享受这一切的美好。整首诗在描绘春日景象的同时,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形成了美丽与哀愁的对比,展现了诗人的深刻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双双海燕飞:双双的海燕在空中飞翔,呈现出春日的活泼与生机。
- 灼灼千红紫:形容花朵的绚烂多姿,给人视觉上的美感。
- 处处探芳人:到处都有在寻找花香的人,显示出春天的热闹。
- 隐隐春雷起:春雷的隐约响起,象征着春天的来临与自然的力量。
- 盈盈一水间:水面上轻盈的人影,给人一种美好的幻想。
- 粲粲谁家子:光彩照人的少年,引发对美好事物的思考与好奇。
- 黯黯敛长蛾:诗人的忧伤与感慨,反映了内心的孤独。
- 日日高楼倚:每天在高楼上倚靠,表明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却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海燕”与“花朵”比喻春天的生机和美丽。
- 拟人:春雷的“隐隐”使其更具生动感,像是春天在呼唤。
- 对仗:诗中有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加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无奈与感慨,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内心孤独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海燕:象征春天的到来与活力。
- 千红紫:代表春天的花朵,象征着生命的美好与丰富。
- 春雷:象征自然力量,预示着变化与新生。
- 水:象征着柔情与美好,承载着诗人的思绪。
- 高楼:象征着诗人的孤独与对生活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灼灼”指的是: A. 鲜艳的
B. 暗淡的
C. 平淡的
答案:A -
“盈盈一水间”描绘了什么? A. 水的平静
B. 水面上人的身影
C. 水流的急促
答案:B -
诗人对春天的感受是: A. 充满欢愉
B. 感到孤独
C. 无所谓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但更强调个人情感和思乡之情。
- 杜甫的《春望》则在春天的背景下,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陈匪石的春日欢愉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歌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