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崔侍御赴京》
时间: 2025-01-27 03:52: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崔侍御赴京》
作者:李颀 〔唐代〕
绿槐荫长路,骏马垂青丝。
柱史谒承明,翩翩将有期。
千官大朝日,奏事临赤墀。
肃肃仪仗里,风生鹰隼姿。
一从登甲科,三拜皆宪司。
按俗又如此,为郎何太迟。
送君暮春月,花落城南陲。
惜别醉芳草,前山劳梦思。
白话文翻译
长长的路上绿槐荫蔽,骏马低垂着青丝缰绳。
柱史前去谒见承明,翩翩而行即将赴京。
在千官聚集的朝会上,奏事时正临近赤色的台阶。
在肃穆的仪仗队伍中,风中飞舞着鹰和隼的姿态。
一旦登上甲科,三次拜见宪司。
照着俗例如此,为何对郎君还如此迟疑呢?
在暮春的月色中送君,花瓣飘落在城南的边缘。
惜别时醉倒在芳草之中,前山的梦思令人劳累。
注释
- 绿槐:绿叶的槐树,象征着春天和生机。
- 骏马垂青丝:骏马的青缰绳低垂,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马匹的姿态。
- 柱史:指官员,特指负责奏章的官员。
- 承明:指皇帝,表示尊称。
- 赤墀:指朝堂的红色台阶,象征着权势与荣耀。
- 肃肃仪仗:指庄重的仪仗队伍,给人以威严感。
- 甲科:指科举考试中的一种等级。
- 宪司:指负责审理案件的官员,通常是高官。
- 郎:指年轻的士人或官员。
- 芳草:指春天盛开的花草,象征着美好的回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颀(约690年-759年),唐代诗人,字常侍,号少游,主要以七言诗和五言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尤其擅长描写送别和山水景色。李颀在诗歌创作中,常表现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创作背景
《送崔侍御赴京》是李颀为送别好友崔侍御而作,崔侍御即将赴京任职,诗中表现了对朋友的祝福与不舍,反映了当时士人对仕途的追求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描绘了朋友即将赴京的情景,展现了春日的生机与离别的伤感。开头两句描绘了绿色的槐树荫蔽长路,骏马低垂着青缰绳,生动地表现了即将出发的气氛。接下来的几句则转向对朝廷的描写,表现出崔侍御的前途光明,然而在庄重的仪仗队伍中,诗人心中的不舍与惆怅愈加明显。
后半部分的“按俗又如此,为郎何太迟”一节,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前途的期望,但同时也流露出对离别的无奈和哀伤。结尾两句,诗人用“惜别醉芳草,前山劳梦思”来总结,既有对美好春日的留恋,也有对未来的迷惘和不安,表现了一种复杂的情感。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韵味,意象鲜明,既有对春天生机的描绘,又有对友谊的珍惜与对前途的展望,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绿槐荫长路:绿槐的浓荫遮蔽着漫长的道路,带出春日的气息。
- 骏马垂青丝:骏马的缰绳低垂,暗示着出发的时刻。
- 柱史谒承明:官员前往谒见皇帝,展示出一种正式和庄重。
- 翩翩将有期:形容崔侍御的步伐轻盈,预示着未来的美好。
- 千官大朝日:描绘出朝廷的盛大场面,体现出权力的中心。
- 奏事临赤墀:奏章即将在红色的台阶上呈上,象征着荣耀。
- 肃肃仪仗里:仪仗队伍肃穆,增强了场面的庄重感。
- 风生鹰隼姿:风中鹰隼的姿态,象征着高飞与志向。
- 一从登甲科:登上科举的顶尖,表现出崔侍御的成就。
- 三拜皆宪司:三次拜见宪官,显示出对权威的尊重。
- 按俗又如此:按照风俗,然而为何如此迟疑。
- 为郎何太迟:对友人的关心与期待,流露出不舍。
- 送君暮春月:在暮春时节,送别的情景令人感伤。
- 花落城南陲:花瓣飘落,在送别之际,象征着离别的悲伤。
- 惜别醉芳草:对美好时光的留恋,醉于芳草的意境。
- 前山劳梦思:对未来的憧憬与思考,反映出离别后的迷茫。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绿槐荫长路,骏马垂青丝”,展示了诗歌的对称美。
- 比喻:用“鹰隼姿”比喻崔侍御的志向与朝气。
- 拟人:花落、醉芳草等意象,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友人崔侍御的祝福与不舍之情,体现了友情的珍贵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流露出对离别的感伤,展现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
意象分析
- 绿槐:象征着生机与春天,代表着友谊的长久。
- 骏马:象征着前途与希望,表现出对未来的期待。
- 赤墀:象征着权力与荣耀,反映出士人对仕途的渴望。
- 鹰隼:象征着高飞与志向,表现出对理想的追求。
- 芳草:代表着美好的回忆与感伤,体现出对友谊的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柱史”是指什么? A. 官员
B. 学者
C. 商人
D. 农民 -
“送君暮春月”中的“暮春”指的是哪个季节的尾声?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
诗中提到的“赤墀”象征着什么? A. 自然
B. 权力与荣耀
C. 友情
D. 离别 -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A. 兴奋
B. 祝福与不舍
C. 愤怒
D. 无聊
答案
- A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by 王之涣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by 王勃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送友人》:同样表达送别的主题,但更强调友谊的长久与美好,语言更为简洁。
-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描绘了离别的壮阔场面,情感更为激昂,表现出对未来的豪情壮志。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传记》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