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怨》

时间: 2025-01-11 21:42:25

试问愁来何处。

门外山无重数。

芳草不知人。

翠连云。

欲看不忍重看。

心事只堪肠断。

肠断宿孤村。

雨昏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昭君怨》
作者: 程过 〔宋代〕

试问愁来何处。
门外山无重数。
芳草不知人。
翠连云。
欲看不忍重看。
心事只堪肠断。
肠断宿孤村。
雨昏昏。

白话文翻译:

试问愁苦的根源在何处?
门外的山峰数不胜数。
芳草却不知有谁来欣赏。
翠绿的山连着云雾。
想要再看却不忍再看。
心中的忧愁只能让人寸断肠肚。
肠断的孤村宿夜。
雨水淅淅沥沥。

注释:

字词注释:

  • 试问:尝试询问,表示疑问。
  • :忧愁、烦恼。
  • 重数:数量众多,数不胜数。
  • 芳草:芳香的草,指春天的草。
  • 翠连云:青翠的山与云相连,描绘自然景色。
  • 欲看不忍重看:想要再看却不忍心再看,表达复杂的情感。
  • 心事:心中的忧虑和烦恼。
  • 肠断:形容极度忧伤,心痛如绞。
  • 孤村:偏僻的村庄,表示孤独的环境。
  • 雨昏昏:形容雨下得很细,天气阴沉。

典故解析:

  • 昭君:指王昭君,汉朝的四大美人之一,因出塞和亲而被历史传颂,常常用以象征离别与忧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程过,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政治动荡、文化兴盛的时期。他的诗歌以描写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著称,常常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创作背景: 《昭君怨》写于宋代,时值战乱频繁,社会动荡。诗中表现了对离别与孤独的思考,反映了当时人们内心的愁苦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昭君怨》是一首充满情感深度的诗。诗人以“愁”开篇,直接引出主题,表达内心的苦闷与忧伤。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如“门外山无重数”,“芳草不知人”,展现出一种孤独的意境,仿佛在诉说着离别与孤寂的感受。山的重数与芳草的无人,形成鲜明的对比,暗示着内心的孤寂更加深重。

接下来的“欲看不忍重看”,则表现出一种复杂的情感,既想再回望那份美好,又不忍心去触碰那份苦涩。诗人在此刻似乎陷入了情感的挣扎,无法自拔。而最后的“肠断宿孤村”,将整个情感推向高潮,细雨的描写更是为这份愁苦增添了几分凄凉。

整体来看,诗中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展现了深沉的情感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清新而又略显凄凉,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试问愁来何处。”:开篇提问,表达对愁苦来源的探索。
  2. “门外山无重数。”:门外的山峦层层叠叠,象征着愁苦的无尽。
  3. “芳草不知人。”:美好的草地无人欣赏,暗示孤寂。
  4. “翠连云。”:山与云相连,展现自然的壮丽。
  5. “欲看不忍重看。”:内心的矛盾,想看又不敢再看。
  6. “心事只堪肠断。”:心中的愁苦让人痛不欲生。
  7. “肠断宿孤村。”:孤村的宿夜更显凄凉。
  8. “雨昏昏。”:细雨蒙蒙,营造出一种忧伤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芳草不知人”,用草的无人来比喻人的孤独。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性,使情感更加生动。
  • 对仗:如“欲看不忍重看”,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反映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以及对离别的感伤。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人们在无尽愁苦中的无奈与挣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无尽的愁苦与孤独。
  • 芳草:象征美好与生命,反衬人的孤寂。
  • :象征着虚无与离别,给人一种飘渺的感觉。
  • :象征着忧伤与无奈,增添诗的情感层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愁”指代什么?
    A. 喜悦
    B. 忧愁
    C. 生气
    D. 疲惫

  2. “芳草不知人”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孤独
    B. 快乐
    C. 愤怒
    D. 疲惫

  3. “欲看不忍重看”这句诗中体现了什么?
    A. 欣赏
    B. 矛盾
    C. 期待
    D. 忍耐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同样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
  • 《江雪》 柳宗元: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的孤独感。

诗词对比:

  • 《昭君怨》 vs 《静夜思》:两首诗均表现了孤独与思念,但《昭君怨》更侧重于对离别的哀伤,而《静夜思》则更直接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诗三百首》
  2.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3. 《古代诗词研究》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昭君怨》这首诗的情感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