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怨》

时间: 2025-01-11 21:39:43

长谢椒房草,终为薄命身。

那教兰蕙质,翻与雪霜亲。

脸腻匀脂浅,妆残促恨颦。

故知关北夜,无分汉南春。

红泪残胡月,轻衣半洛尘。

琵琶凄切语,愁杀路傍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谢椒房草,终为薄命身。
那教兰蕙质,翻与雪霜亲。
脸腻匀脂浅,妆残促恨颦。
故知关北夜,无分汉南春。
红泪残胡月,轻衣半洛尘。
琵琶凄切语,愁杀路傍人。

白话文翻译:

长久以来我在椒房里谢幕,最终却只是一具薄命之身。
那芳香的兰花和蕙草,怎能比得那些冰雪霜寒的亲密。
我的脸色如脂粉般细腻,却因妆容残缺而愁苦皱眉。
所以我明白,关北的夜晚,和汉南的春天,是无缘的。
红泪在胡月下流淌,轻衣上沾满了洛阳的尘土。
琵琶发出凄切的声音,愁苦得让路边的人都为之心碎。

注释:

  • 椒房:指的是古代宫廷中妃嫔居住的地方。
  • 薄命:意指命运多舛,生不逢时的人。
  • 兰蕙:指的是兰花和蕙草,象征美好、高洁的品德。
  • 妆残:指的是化妆已残破,表情愁苦。
  • 关北:指的是长城以北的地区,象征寒冷和孤寂。
  • 汉南:指的是长江以南的地区,象征温暖和繁华。
  • 红泪:指眼泪,红色象征着悲伤。
  • 琵琶:乐器,常用来表达抒情和悲伤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郑樵,字君宪,号澹庵,南宋时期的学者、诗人,精通古文和史学。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真情实感著称。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社会变迁的时代,诗人以王昭君为背景,抒发了对美好事物的失落和对命运不公的感慨。

诗歌鉴赏:

《昭君怨》通过王昭君的故事,表达了对命运无常的感慨和对美好爱情的渴望。诗中运用细腻的描绘和强烈的情感,展现了昭君作为一位绝世佳人却命运多舛的悲剧形象。开篇的“长谢椒房草,终为薄命身”直接点明了主题,昭君虽美丽聪慧,却因历史的变迁而不得志,令人心痛。后面的“脸腻匀脂浅,妆残促恨颦”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她的容颜和内心的痛苦。

整首诗中,作者通过对比“关北夜”和“汉南春”,强调了昭君的孤独与无奈;“红泪残胡月,轻衣半洛尘”更是通过色彩的对比与意象的安排,突显出她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命运的无奈。最后一句“琵琶凄切语,愁杀路傍人”将个人的悲愤与普遍的哀愁相结合,深化了诗的情感层次,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长谢椒房草,终为薄命身。
    表达了美人最终命运的无常,虽然曾经辉煌,但如今却如草芥般薄命。

  2. 那教兰蕙质,翻与雪霜亲。
    比喻她的美丽与高洁,终究难以逃脱寒霜的侵袭,象征命运的无情。

  3. 脸腻匀脂浅,妆残促恨颦。
    细致描写其容颜与愁苦,揭示内心的矛盾与无奈。

  4. 故知关北夜,无分汉南春。
    明确了她的孤独与环境的对立,关北的寒冷与汉南的温暖形成鲜明对比。

  5. 红泪残胡月,轻衣半洛尘。
    通过泪水和衣物的描写,渲染了她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与失落。

  6. 琵琶凄切语,愁杀路傍人。
    最后通过琵琶的音乐,表达了普遍的悲愤与同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兰蕙比作美德,雪霜比作命运的摧残。
  • 对仗:如“关北夜”和“汉南春”,形成鲜明对比,增强诗歌的节奏感。
  • 拟人:琵琶的声音似乎具有人性,能够引起路旁人的共鸣。

主题思想:诗歌深刻揭示了命运的不公与个人情感的无奈,展现了美人昭君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历史与个人命运的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椒房:象征美好与荣华。
  • 兰蕙:象征清雅与高洁。
  • 雪霜:象征冷酷与命运的无情。
  • 红泪:象征悲伤与失落。
  • 琵琶:象征音乐与情感的寄托。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构成了一个充满情感波动的悲剧场景,象征着美与痛苦的结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椒房”指的是哪里? A. 皇宫
    B. 农田
    C. 市集
    D. 山林

  2. 诗中提到的“兰蕙”象征什么意思? A. 富贵
    B. 美德
    C. 权力
    D. 忍耐

  3. “红泪”在诗中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快乐
    B. 愤怒
    C. 悲伤
    D. 平静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相思》:同样表现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思念。
  • 李白《将进酒》: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昭君怨》与《相思》:两首诗都表现了对爱情的追忆与无奈,但《昭君怨》更侧重于命运的无情,而《相思》则更强调个人情感的孤独。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赏析》
  • 郑樵生平与作品研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