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綦毋三谒房给事》
时间: 2025-05-19 10:14:16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送綦毋三谒房给事
作者: 李颀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夫子大名下,家无钟石储。
惜哉湖海上,曾校蓬莱书。
外物非本意,此生空澹如。
所思但乘兴,远适唯单车。
高道时坎坷,故交愿吹嘘。
徒言青琐闼,不爱承明庐。
百里人户满,片言争讼疏。
手持莲花经,目送飞鸟馀。
晚景南路别,炎云中伏初。
此行傥不遂,归食芦洲鱼。
白话文翻译:
这位先生的名声显赫,家中却没有积蓄的财富。
可惜啊,曾经在湖海之间,校对过蓬莱的书籍。
外物并非我的本意,这一生如同空荡荡的,毫无滋味。
我所思念的只是偶尔兴致所致,远行时仅凭一辆单车。
高尚的道理在世间坎坷,旧友却愿意为我夸耀。
空谈青色的院落,却不愿意承受明亮的房舍。
百里之内人家满盈,片言之语争执不休。
手中持着《莲花经》,目送飞鸟的余影。
在南路告别的黄昏,炎热的云彩中伏着初始的阳光。
这趟行程若不遂愿,回去便吃芦洲的鱼。
注释:
- 夫子: 指有德之士或老师。
- 钟石储: 指金银财物,形容富有。
- 湖海: 指大海,常用来象征远方或广阔的世界。
- 蓬莱书: 传说中的仙境,具有理想化的意象。
- 高道: 指高尚的道理或理想。
- 青琐闼: 指青色的院落,象征宁静之所。
- 承明庐: 指明亮的房屋,象征安逸的生活。
- 莲花经: 佛教经典,象征智慧与清净。
- 芦洲鱼: 指回归后简单的生活,象征平淡与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颀,唐代诗人,字梦得,号青山,生于大历年间。他的诗风清新俊逸,善于描绘自然景物与抒发个人情感,与同时代的诗人如王之涣、王维等风格相近。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送别友人綦毋三之际,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感慨,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流露出对自身处境的自省与无奈。
诗歌鉴赏:
《送綦毋三谒房给事》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内容丰富,情感深邃。诗中开篇即以“夫子大名下,家无钟石储”引入,展现了一位有德之士却无富贵之家的对比,突显了世俗与理想的冲突。接下来的“惜哉湖海上,曾校蓬莱书”,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理想追求的追忆和惋惜,仿佛在诉说自己曾经的志向与现实的落差。
诗中“此生空澹如”,更是直白地表达了对人生的无奈与空虚。随着诗意的发展,诗人提到“高道时坎坷,故交愿吹嘘”,反映了对世事的无奈以及旧友的鼓励,蕴含着对友情的珍视与感激。
“百里人户满,片言争讼疏”,描绘了人们在繁忙生活中争执的画面,呈现出一种社会的喧嚣与个体的孤独。最后几句“手持莲花经,目送飞鸟馀”则是对内心向往宁静生活的表达,意味着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整首诗在送别之际,结合人生哲理与对友人的祝福,展现了李颀的深厚人文关怀和哲理思考,情感层次丰富,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夫子大名下,家无钟石储: 表明高人的名声显赫,但生活贫乏。
- 惜哉湖海上,曾校蓬莱书: 追忆曾经的理想与青春,感慨时光流逝。
- 外物非本意,此生空澹如: 表达对世俗物质的无兴趣,人生感到空虚。
- 所思但乘兴,远适唯单车: 形容自己随心所欲的生活,简单而自由。
- 高道时坎坷,故交愿吹嘘: 指出理想的艰难与旧友的鼓励。
- 徒言青琐闼,不爱承明庐: 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而非奢华。
- 百里人户满,片言争讼疏: 描绘社会纷争与人际关系的复杂。
- 手持莲花经,目送飞鸟馀: 表达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 晚景南路别,炎云中伏初: 形象地描绘送别的场景与情感。
- 此行傥不遂,归食芦洲鱼: 反映诗人对未来不确定的担忧,期待简单的归宿。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句之间常用对仗,增强节奏感。
- 比喻: 如“手持莲花经”比喻追求精神的清净。
- 象征: 像“飞鸟”象征自由与向往,表现内心的渴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深厚而不失哲理,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莲花经: 象征纯洁与智慧。
- 湖海: 代表辽阔与理想的追求。
- 飞鸟: 象征自由与向往。
- 芦洲鱼: 代表平淡与自然的乐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颀的诗歌风格如何?
- A. 直白
- B. 清新俊逸
- C. 复杂晦涩
-
诗中“百里人户满”描绘了什么?
- A. 社会繁忙与喧嚣
- B. 宁静的生活
- C. 自然的美丽
-
“手持莲花经”代表什么?
- A. 物质的追求
- B. 精神的追求
- C. 友情的珍视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杜甫《赠花卿》
诗词对比:
- 《送元二使安西》: 主题类似,表达对友人的送别与思念,风格清新而充满哲理。
- 《赠花卿》: 通过对友人的赞美与祝福,展现了友情的深厚。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