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秣陵吊古》
时间: 2025-01-11 06:30:30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念奴娇 秣陵吊古
作者: 屈大均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萧条如此,更何须,苦忆江南佳丽。
花柳何曾迷六代,只为春光能醉。
玉笛风朝,金笳霜夕,吹得天憔悴。
秦淮波浅,忍含如许清泪。
任尔燕子无情,飞归旧国,又怎忘兴替。
虎踞龙蟠那得久,莫又苍苍王气。
灵谷梅花,蒋山松树,未识何年岁。
石人犹在,问君多少能记。
白话文翻译
如此荒凉,何必再苦苦回忆江南的美丽女子。
花柳怎能迷倒六代,只因为春光让人陶醉。
晨风中吹响的玉笛,霜夜里奏出的金笳,使得天地都显得憔悴。
秦淮河水浅薄,忍不住流下这样的清泪。
即便燕子无情地飞回故国,又怎能忘记兴衰更替。
虎踞龙蟠的地方怎么能长久,莫让苍苍的王气再存。
灵谷的梅花,蒋山的松树,已不知是什么年代。
石人仍在,问你还记得多少往事?
注释
- 萧条:形容景象或情感冷清、凋敝。
- 江南佳丽:指江南地区的美丽女子。
- 六代:指中国历史上的六个朝代,暗指往昔的繁华。
- 玉笛、金笳:分别指古代乐器,象征音乐和美好时光。
- 秦淮:指秦淮河,流经南京,是历史文化的重要地标。
- 燕子无情:燕子作为候鸟,象征无情和离别。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屈大均(1608年-1680年),字子美,号懋亭,江苏人,清代诗人、散文家、书法家,擅长诗词,作品风格多样。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社会变迁之时。诗人通过对江南的回忆,表达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和对现实无情的感慨。
诗歌鉴赏
《念奴娇 秣陵吊古》是一首充满诗人对往昔的缅怀和对现实的感慨之作。全诗通过对江南美丽景象的回忆,表现了作者对历史兴替的思考。开篇以“萧条如此”引入,给人一种悲凉的感觉,表明现实的荒凉与昔日的繁华形成鲜明对比。诗中提到的“花柳”、“玉笛”、“金笳”等意象,都是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惆怅。
随后的“秦淮波浅,忍含如许清泪”,则进一步加深了情感的表达,流露出对过去的无奈与惋惜。燕子象征无情的归去,揭示了生命的无常和离别的痛苦。最后,提到“虎踞龙蟠”和“石人犹在”,不仅是一种历史的回顾,更是对现实的深思。整体来看,诗歌通过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将历史与个人情感紧密结合,展现了诗人深刻的历史意识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萧条如此,更何须,苦忆江南佳丽。”:指现实的萧条使得回忆过往的美丽显得徒劳。
- “花柳何曾迷六代,只为春光能醉。”:强调美丽的花柳虽然迷人,但终究不能抵挡历史的变迁。
- “玉笛风朝,金笳霜夕,吹得天憔悴。”:音乐的美好与凋零的景象形成对比,暗示时间的流逝。
- “秦淮波浅,忍含如许清泪。”:秦淮河的微波暗喻内心的哀愁。
- “任尔燕子无情,飞归旧国,又怎忘兴替。”:燕子的归去象征离别,而兴替则是对历史的无情。
- “虎踞龙蟠那得久,莫又苍苍王气。”: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王朝更替的无奈。
- “灵谷梅花,蒋山松树,未识何年岁。”:对自然的描写,隐喻历史的久远。
- “石人犹在,问君多少能记。”:石人象征历史的存在,质问对往事的记忆。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燕子无情”比喻离别和无常。
- 对仗:如“玉笛风朝,金笳霜夕”,展示了古典诗词的对称美。
- 拟人:如“吹得天憔悴”,使景物具有情感。
-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对历史的回顾与感慨,表现了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和对现实无情的无奈,传达出一种伤感与沉思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江南:象征着繁华与美好,代表着美好的回忆。
- 燕子:象征离别与无情,反映出时间的流逝。
- 秦淮:历史文化的象征,承载着过去的记忆。
- 梅花、松树:象征坚韧与永恒,代表着自然的持久与历史的变迁。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江南佳丽”主要指什么?
- A. 美丽的风景
- B. 美丽的女子
- C. 优雅的文化
- “燕子无情”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思念
- B. 离别
- C. 繁华
- 诗中“虎踞龙蟠”意指什么?
- A. 生活的变迁
- B. 历史的兴替
- C. 大自然的力量
- 诗中提到的“江南佳丽”主要指什么?
答案:
- B. 美丽的女子
- B. 离别
- B. 历史的兴替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庐山谣》
-
诗词对比:
- 比较屈大均与李白在对历史与个人情感的表达上,屈大均更加沉重与感慨,而李白则多了豪放与洒脱。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文学中的历史意识》
- 屈大均相关传记与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