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陵》

时间: 2025-01-11 08:38:58

牛首开天阙,龙岗抱帝宫。

六朝春草里,万井落花中。

访旧乌衣少,听歌玉树空。

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牛首开天阙,龙岗抱帝宫。
六朝春草里,万井落花中。
访旧乌衣少,听歌玉树空。
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

白话文翻译:

牛首山上开启了天的门户,龙岗山环抱着帝王的宫殿。六朝时期的春草丛生,万井之间落满了花瓣。我去探访昔日的老友,却只见到乌衣巷少有人影,耳边传来空灵的歌声。国破家亡的仇恨,尽在这滔滔的大江东流之中!

注释:

字词注释:

  • 牛首:指牛首山,位于今南京,是南京的地标之一。
  • 龙岗:指龙岗山,环抱著皇宫。
  • 六朝:指东吴、东晋、南朝等六个朝代的统称,与南京相关。
  • 乌衣:乌衣巷,古时的一个富贵之地,许多名士曾居于此。
  • 玉树:形容树木的美丽,常用来比喻美丽的女子或音乐。

典故解析:

  • 六朝:六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南京作为六朝的都城,留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 乌衣巷:苏轼的《乌衣巷》提到的地方,象征着往日的繁华与如今的凋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屈大均(1640年-1710年),清代诗人,字允升,号懋亭,晚号白阳山人,原籍江西,后迁居南京。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以历史为题材。

创作背景: 《秣陵》创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时期,诗人通过对六朝古都南京的回忆,表达对往日繁华的追忆以及对国家破亡的深切感慨。

诗歌鉴赏:

《秣陵》以生动的景象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屈大均对故乡南京的深厚情感。诗歌开头用“牛首开天阙,龙岗抱帝宫”描绘了南京的地理环境,牛首山和龙岗山的意象展现了城市的雄伟与历史的厚重,暗示了六朝时期的辉煌。接着,诗人描绘“六朝春草里,万井落花中”的春日景象,既是对昔日繁华的怀念,也反映了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诗中“访旧乌衣少,听歌玉树空”一句,表现了对旧友的思念以及现实的孤寂,乌衣巷的凋敝让人感到无比惆怅。最后,诗人以“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总结全诗,表达了对国家灭亡的痛心,情感激烈,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现实感。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深邃,传达了历史的沉重与个人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牛首开天阙:形象地描绘了牛首山的巍峨,暗示古都的雄伟。
  2. 龙岗抱帝宫:强调南京古都的尊贵地位,营造了一种历史厚重感。
  3. 六朝春草里:回忆六朝时期的春天,草木繁盛,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4. 万井落花中:描绘了春天落花的美丽景象,寓意着过去的繁华。
  5. 访旧乌衣少:表达对旧友的思念,乌衣巷的冷清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
  6. 听歌玉树空:音乐的空灵与现实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7. 如何亡国恨:直接提出诗人对国家亡亡的痛苦与悲愤。
  8. 尽在大江东:大江的奔流象征着历史的无情与国家的沧桑。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牛首开天阙”,用牛首山比喻南京的雄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六朝春草里,万井落花中”,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历史的怀念和对国家命运的沉痛思考,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和历史的深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破亡的无奈与愤懑,具有强烈的历史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牛首、龙岗:象征着南京的历史与文化。
  • 春草、落花: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历史的变迁。
  • 乌衣巷:代表了往日的繁华与如今的凋零,暗含人事的变迁与无常。
  • 大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牛首”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北京
    • B. 南京
    • C. 杭州
  2. “乌衣巷”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 A. 繁华的城市
    • B. 凋零的往日
    • C. 诗人的家乡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未来的希望
    • B. 对国破家亡的痛惜
    • C. 对友人的思念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感慨。
  • 李白的《将进酒》,对历史的思考与人生的感叹有相似之处。

诗词对比:

  • 屈大均的《秣陵》与杜甫的《春望》均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感慨,但前者更着重于故乡的怀念,而后者则更关注于个人的悲伤与失落,展现了两位诗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历史视角。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屈大均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南京历史文化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