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夫山
颙望临碧空,怨情感离别。
芳草不知愁,岩花但争发。
云山万重隔,音信千里绝。
春去秋复来,相思几时歇。
白话文翻译:
在碧蓝的天空下,我仰望远方,心中充满了对离别的怨恨与忧愁。
芳草无知于离愁,山岩上的花儿依然竞相开放。
层层云山将我们隔绝,音信如同千里之外,再也无法传递。
春天过去,秋天又会来到,不知道我的相思何时才能平息。
注释:
- 颙望:仰望,抬头观看的意思。
- 怨情:怨恨的情感,因思念而生的愁苦。
- 芳草:指草木,象征着生机。
- 岩花:山中的花朵,象征自然之美。
- 云山:指层叠的山峦和云层,形容遥远的距离。
- 音信:音信,指消息。
- 相思:思念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赤,唐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作品多描绘自然和人情,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当时社会动荡,离别频繁。诗人通过对“望夫山”的描绘,表达了对爱人深切的思念与对离别的怨恨。
诗歌鉴赏:
《望夫山》以清新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描绘了离别与思念的主题。诗中“颙望临碧空”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远方的渴望与无奈。对于离别的怨恨情感在“怨情感离别”中得到了具体的体现,使读者感受到深切的情感冲击。诗中使用“芳草不知愁,岩花但争发”这样的对比,通过自然的生机与人的愁苦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人的孤独和思念的深重。
“云山万重隔,音信千里绝”进一步加深了这种隔离感,象征着人与人之间难以沟通的无奈。最后一句“春去秋复来,相思几时歇”,将时间的流逝与思念的永恒结合在一起,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尽的思念之情。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颙望临碧空:描绘了诗人仰望天空的情景,表达了对远方的渴望。
- 怨情感离别:直接表露出因离别而生的怨恨与愁苦。
- 芳草不知愁:自然界的生机与人的愁苦形成对比。
- 岩花但争发:岩石上的花朵依然开放,象征生命的韧性。
- 云山万重隔:强调了相隔的距离,阻碍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 音信千里绝:音信的绝断加深了思念的痛苦。
- 春去秋复来:时间的流逝,暗示思念是持久的。
- 相思几时歇:表达了对思念何时才能结束的无奈与期待。
-
修辞手法:
- 对比:自然的生机与内心的愁苦形成鲜明对比,增强情感的深度。
- 隐喻:云山、音信等意象被用作情感的象征。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思念与离别的主题展开,通过对自然与情感的对比,表达了对爱人的深切思念和对离别的无奈。
意象分析:
- 碧空:象征着希望与渴望。
- 芳草:象征生机与无知,强调人与自然的差异。
- 岩花:生命的坚韧与美丽。
- 云山:隔离与遥远的象征。
- 音信:人与人之间沟通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芳草”的意象主要象征什么?
- A. 离愁
- B. 生机
- C. 绝望
-
“云山万重隔”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思念
- B. 隔绝
- C. 欢喜
-
诗的最后一句“相思几时歇”传达了什么?
- A. 相思永恒
- B. 快乐无边
- C. 离别痛苦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李白的《静夜思》中同样表达了思念的情感,但更多的是对故乡的思念。而李赤的《望夫山》则更侧重于对爱人的思念,情感更为细腻,展现了不同的思念对象与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选》
- 《唐代诗人的生平与作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