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茱萸女》
时间: 2025-01-11 11:02: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阴柳家女,九日采茱萸。
复得东邻伴,双为陌上姝。
插花向高髻,结子置长裾。
作性恒迟缓,非关诧丈夫。
平明折林树,日入反城隅。
侠客邀罗袖,行人挑短书。
蛾眉自有主,年少莫踟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居住在山阴的柳家女子,在重阳节这天采摘茱萸(寓意长寿与避邪)。她与邻居的女孩结伴而行,二人都是陌生的美丽女子。她们把花插在高高的发髻上,把果实放在长裙的边缘。诗中的女子性格温柔缓慢,这并不是因为对男子的惊讶或畏惧。她们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折下林中的树木,日落时分又回到城边。侠客向她们招手,行人提着短书匆匆而过。少女的美貌已被人垂青,年轻的她们不应犹豫不决。
注释:
- 茱萸:一种植物,古时重阳节常用来佩戴或插于衣服,象征辟邪和长寿。
- 陌上姝:陌生的美丽女孩,"姝"指美丽的女子。
- 高髻:指高高的发髻,古代女子的发型。
- 侠客:指行侠仗义的人,常常与江湖、侠义相关联。
- 蛾眉:形容女子眉毛细长如蛾,通常用来形容女子的美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万楚,唐代诗人,其生平鲜有记载,但其作品在唐诗中占有一席之地,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中的小事与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重阳节,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节日的重视以及女性生活的细节,展现了女子的柔美与活泼。
诗歌鉴赏:
《杂曲歌辞·茱萸女》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阴柳家女在重阳节的生活场景,展现了青春的活力与美丽。诗中通过采茱萸这一传统习俗,传达了重阳节的文化内涵,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女子在高髻上插花、裙裾结子,展现出她们的优雅与风姿,诗人通过这些细节描绘了女性的生活状态与内心情感,体现了对女性独特魅力的赞美。
此外,诗中出现的“侠客”和“行人”不仅丰富了诗的情境,也暗示了社会交往的复杂性和人际关系的微妙。最后一句“年少莫踟蹰”更是对年轻人的劝诫,呼唤他们把握时光,勇敢追求自己的情感与生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阴柳家女,九日采茱萸。":开篇介绍了主人公的身份和活动,地点是山阴,时间是重阳节。
- "复得东邻伴,双为陌上姝。":女子与邻居的女孩结伴而行,强调她们的美丽。
- "插花向高髻,结子置长裾。":描绘她们的装饰,展现女性的优雅与青春气息。
- "作性恒迟缓,非关诧丈夫。":说明她们的性格温和,不因外界的关注而感到惊讶。
- "平明折林树,日入反城隅。":描绘阳光明媚的场景与归家的情景。
- "侠客邀罗袖,行人挑短书。":引入其他角色,丰富情境。
- "蛾眉自有主,年少莫踟蹰。":表明美丽的女子已有人追求,告诫年轻人要抓住机会。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蛾眉”形容女子的美貌。
- 对仗:如“插花向高髻,结子置长裾”。
- 象征:茱萸象征长寿与美好。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女子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青春、美丽以及生活的赞美,同时也传达了珍惜时光、勇敢追求的思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茱萸:象征健康、长寿。
- 高髻:代表女性的端庄与美丽。
- 侠客:象征情感的追求与人际关系的复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万楚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 A. 中秋节
- B. 重阳节
- C. 春节
- D. 端午节
-
诗中“蛾眉自有主”意指什么?
- A. 嫉妒
- B. 美丽的女子已被人追求
- C. 自由
- D. 孤独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红楼梦》中的诗词
诗词对比:
- 对比《静夜思》中李白的思乡情怀与《茱萸女》中女子的青春生活,两者都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但表现的情感基调和生活场景截然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