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方楚卿孝廉入山》

时间: 2025-01-10 22:34:52

苍烟野水接长林,喜见高人有远心。

仙舫不妨时到岸,佛楼犹可晚供吟。

清泉白石知何世,翠竹黄花意亦深。

坐久西峰明月上,共论钟磬已沉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苍烟野水接长林,喜见高人有远心。
仙舫不妨时到岸,佛楼犹可晚供吟。
清泉白石知何世,翠竹黄花意亦深。
坐久西峰明月上,共论钟磬已沉沉。

白话文翻译:

苍茫的烟雾与野水相连,延绵的树林中,我喜见高人心怀远志。
仙船随时都可以靠岸,佛塔也可以在晚间吟唱。
清澈的泉水与白色的石头,不知流淌了多少个时代;
翠绿的竹子与金黄的花朵,情意也深厚无比。
在西峰坐久了,明月升起,大家一起讨论那沉沉的钟声。

注释:

  • 苍烟:指天边的烟雾。
  • 野水:指自然中的河流。
  • 高人:指有高尚志向或学识的人。
  • 仙舫:指神仙的船,象征着理想与超脱。
  • 佛楼:佛教的塔楼,象征着修行与吟唱。
  • 清泉白石:象征自然的纯净与恒久。
  • 翠竹黄花:象征自然的生机与美丽。
  • 钟磬:指佛教寺庙的钟与磬,象征着宗教的声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今湛,明代著名的僧人和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对自然的热爱而闻名。其诗歌风格清新,常表现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深思。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游览山水之间,受到自然景色的启发,表达了对高人志向的赞赏及对自然和宗教的思索。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对山水、植物与人文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哲理。首句“苍烟野水接长林”,描绘了广袤的自然环境,给人一种开阔的感觉,暗示诗人心中对自然的向往。接下来的“喜见高人有远心”则引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了诗人对志向高远之人的钦佩,展现了人类追求卓越的精神。

“仙舫不妨时到岸,佛楼犹可晚供吟”两句,将神仙与佛教文化结合,象征着人在追求理想与信仰生活中的自由与闲适。这种悠然自得的情境,恰恰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最后的“坐久西峰明月上,共论钟磬已沉沉”,不仅展现出诗人对友人共话的珍视,更寓意着人们在月光下对人生与信仰的深刻思考,钟声的沉沉传递出一种时光的厚重与人生的沉淀,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苍烟野水接长林”:描绘出烟雾笼罩的野水与长长的树林相连,营造出一个幽静的自然环境。
    • “喜见高人有远心”:表达了对有理想、有追求的人的欣赏。
    • “仙舫不妨时到岸”:象征着理想的终点或归宿,是一种人生境界的隐喻。
    • “佛楼犹可晚供吟”:暗示着在宁静中可以进行修行与吟咏,体现了佛教文化的影响。
    • “清泉白石知何世”:自然的永恒性,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翠竹黄花意亦深”:自然中的生命力,传递出生命的意义。
    • “坐久西峰明月上”:与友人共处,享受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 “共论钟磬已沉沉”:讨论人生哲理,反映出对生命的思考。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仙舫”与“佛楼”比作理想与信仰,赋予其深层含义。
    • 意象:通过“清泉”、“白石”、“翠竹”、“黄花”等意象,营造出自然的和谐美。
  •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理想与信仰的追求,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苍烟:象征着自然的变化与神秘。
  • 野水:代表着生命的流动与自由。
  • 高人:象征着理想中的人格与追求。
  • 仙舫与佛楼:分别代表理想与信仰的寄托。
  • 清泉与白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恒久。
  • 翠竹与黄花:代表生命的美好与丰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高人”指的是: A. 诗人自己
    B. 有理想的人
    C. 自然中的生物
    D. 远方的山川

  2. “仙舫不妨时到岸”这句话的意思是: A. 仙船不需要停靠
    B. 理想可以随时实现
    C. 船只不需要靠岸
    D. 仙人不愿意停留

  3. 诗中提到“钟磬”,它象征的是: A. 时间的流逝
    B. 人生的哲理
    C. 寺庙的声音
    D. 生命的结束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白释今湛在自然描绘上有相似之处,但李白的诗更倾向于豪放,而释今湛则细腻且沉稳。
  • 王维的山水诗强调心境与自然的融合,而释今湛则更多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选集》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诗词与人生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