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篁村探梅》
时间: 2025-01-10 21:59:2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昔年曾探此溪梅,霜鬓犹能策杖来。我认断桥寻旧主,云移疏影尽新栽。香风簇族沉山阁,涧水泠泠绕石台。踏遍不辞归路远,斜阳穿破竹林隈。
白话文翻译:
过去我曾来这里探访溪边的梅花,如今虽然满头白发,仍然能拄着杖子走来。我在断桥边寻找旧时的主人,云彩移过,稀疏的影子都是新栽的梅树。香风围绕着山中的阁楼,溪水潺潺绕着石台流淌。我不在乎回家的路有多远,斜阳透过竹林的缝隙照射下来。
注释:
- 昔年:指过去的某一年。
- 霜鬓:形容白发苍苍,像霜一样。
- 策杖:拄着手杖,表示年老。
- 断桥:可能指的是曾经常去的地方,失去了的旧情。
- 云移疏影:云彩变幻,稀疏的影子,表现了时间的流逝。
- 沉山阁:隐喻高深的山中阁楼,可能是观景的地方。
- 涧水泠泠:溪水清澈,流动的声音。
- 斜阳:夕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晚期。
典故解析:
- 探梅:探梅是一种传统的文化活动,寓意对美好事物的追寻。
- 霜鬓:常用于描写老年人,象征时间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释今湛,明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结合,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年老之时,表达了他对过去的怀念与对自然美的向往,反映了老年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篁村探梅》以悠远的意境,婉约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梅花的热爱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开篇“昔年曾探此溪梅”,即刻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怀旧色彩的场景,诗人以自己白发苍苍的形象,传达出一种无惧岁月的勇气与生命的坚持。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通过“认断桥寻旧主”,细腻地描绘出记忆的碎片,仿佛在寻找曾经的自己和那些美好的时光。
在描写景物时,诗人以“香风簇族沉山阁,涧水泠泠绕石台”展现了自然的美与和谐。香风与溪水的描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音乐感,也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生机与清新,形成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诗人最后以“踏遍不辞归路远,斜阳穿破竹林隈”总结全诗,展现出一种不怕远行、勇于追寻的精神,给人以启迪。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昔年曾探此溪梅”:回忆过去对梅花的探访,暗示着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霜鬓犹能策杖来”:尽管年老,仍然坚持追寻美好的事物。
- “我认断桥寻旧主”:在寻找旧时的记忆与情感,表现对过去的渴望。
- “云移疏影尽新栽”:景物的变化与时间的流逝,表达对新旧交替的感受。
- “香风簇族沉山阁”:描绘自然的美,体现诗人的审美情趣。
- “涧水泠泠绕石台”:水声清澈,增加诗的韵律感。
- “踏遍不辞归路远”:表达勇敢追寻的精神。
- “斜阳穿破竹林隈”: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白发比作霜,形象地描绘老态。
- 拟人:香风、涧水似乎有生命,增添了诗的灵动性。
- 对仗:如“香风簇族”和“涧水泠泠”,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探梅为线索,反映了诗人对往昔的追忆与对自然的热爱,同时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追寻。
意象分析:
- 梅花:象征坚韧与坚强,代表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断桥:象征失去与怀念,是时间流逝的体现。
- 香风:代表自然的美好与生机。
- 涧水:象征生命的流动与时间的无情。
- 斜阳:暗示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晚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霜鬓”指代什么?
- A. 年轻
- B. 白发苍苍
- C. 美丽
-
“香风簇族”中的“簇族”意指?
- A. 聚集
- B. 散落
- C. 消失
-
诗人对过去的情感是?
- A. 忘却
- B. 怀念
- C. 绝望
答案:
- B. 白发苍苍
- A. 聚集
- B. 怀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释今湛的《篁村探梅》,两者都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社会变迁的感慨,但李白更多地表现出对国家的忧虑,而释今湛则侧重于个人的情感与自然之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