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堂春 湖上采莲》

时间: 2025-04-28 15:19:17

画船箫鼓泛银塘。

高挑十二纱窗。

晚妆新试碧罗裳。

水面风凉。

一片棹歌声急,采莲齐唱红腔。

兰桡归去藕花香。

闲煞鸳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画堂春 湖上采莲》
作者: 赵我佩 〔清代〕

画船箫鼓泛银塘。
高挑十二纱窗。
晚妆新试碧罗裳。
水面风凉。
一片棹歌声急,
采莲齐唱红腔。
兰桡归去藕花香。
闲煞鸳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湖上采莲图景:画船在银色的湖面上轻轻漂荡,船上悠扬的箫声和鼓声相伴。高高的纱窗透出女子的身影,她们正试着刚换上的碧色罗裙,映衬得水面上微风习习,一片悠然。船桨划动的声音急促,采莲的姑娘们齐声唱着红腔,欢快的气氛弥漫在湖面。归航时,船上散发出阵阵藕花的香气,令人心醉,闲适的鸳鸯在水中游弋,仿佛也沉浸在这美好时光中。


注释

字词注释

  • 画船:装饰精美的小船。
  • 箫鼓:古代乐器,箫是一种吹奏乐器,鼓是打击乐器。
  • 银塘:指湖面,因水面波光粼粼,似银色。
  • 纱窗:用纱布做的窗户,轻盈透气。
  • 碧罗裳:用碧色罗布制成的裙子。
  • 兰桡:指装饰的船桨,兰花的颜色象征优雅和高贵。
  • 闲煞:形容闲适得令人陶醉。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特别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描绘的场景和意象如“采莲”、“鸳鸯”都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常用来象征爱情和自然的和谐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我佩,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描写山水、花鸟,风格清丽、细腻。她的诗词常常展现出女性的柔美与细腻情感,深受当时社会的喜爱。

创作背景
《画堂春 湖上采莲》创作于清代,时代背景是明清之际,社会安定,文人雅士多在山水间游玩,享受自然的美好。采莲活动在当时是一种流行的文人雅集,诗人在此背景下创作,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然美的赞叹。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展示了湖上采莲的美丽场景,诗人通过对自然和人文的细致观察,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欢乐的画面。开头两句“画船箫鼓泛银塘”即以“画船”与“银塘”设定了优雅的意境,令人感受到湖面的波光粼粼与船上的悠扬乐声,展现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接着通过“晚妆新试碧罗裳”描绘了女性的美丽,增添了诗的情感层次。诗中“水面风凉”一句则进一步营造了一个恰到好处的夏日傍晚,既有凉意又不失温馨。最后两句“兰桡归去藕花香”与“闲煞鸳鸯”则以意象呼应,既展现了归程的惬意,也将爱情的主题升华,隐含了对生活的满足与向往。

总体来看,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上都显得极为和谐,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画船箫鼓泛银塘:描述画船在湖面上荡漾,伴随悠扬的乐声,营造出优雅的氛围。
  2. 高挑十二纱窗:强调了姑娘们的美丽,窗户高挑,给人一种轻盈的感觉。
  3. 晚妆新试碧罗裳:描绘姑娘们在傍晚时分换上新衣,展现出青春的活力。
  4. 水面风凉:渲染了湖面微风带来的清爽感觉。
  5. 一片棹歌声急:描绘采莲的急促气氛,表现出活泼与欢快。
  6. 采莲齐唱红腔:姑娘们齐声唱歌,增加了情节的互动感。
  7. 兰桡归去藕花香:归途中的香气,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8. 闲煞鸳鸯:鸳鸯的闲适游弋,象征爱情的甜美与闲适。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画船”比喻美丽的生活场景。
  • 拟人:将“棹歌声急”赋予人性,增强了生动感。
  • 对仗:如“兰桡归去藕花香”前后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采莲的场景,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隐含了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这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赞美,构成了诗的主要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画船:象征优雅与美好生活。
  • 箫鼓:代表欢快与文人雅士的生活。
  • 水面:象征宁静与清凉,衬托出诗的氛围。
  • 藕花:象征纯洁与美好,传达出生活的芬芳。
  • 鸳鸯:象征爱情与和谐,表达了对美好情感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写的主要活动是什么?
    A. 赏花
    B. 采莲
    C. 游山

  2. “兰桡归去藕花香”中的“兰桡”指的是什么?
    A. 美丽的女子
    B. 船桨
    C. 鱼

  3. 诗歌传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忧伤
    B. 喜悦与向往
    C.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采莲曲》:描写采莲的乐趣与情感。
  •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同样描绘自然美的词作。

诗词对比

  • 《江南春》与《画堂春 湖上采莲》:两诗均描绘江南水乡的美景,但《江南春》更多地侧重于春天的生机,而《画堂春》则更注重于人文气息和生活的欢快。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
  • 相关研究论文与评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