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公济》
时间: 2025-01-27 04:43:0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黄公济》
石色丹砂文,林木翠相合。
灵源一派长,近与银汉接。
老眼挂千仞,吟步绕百匝。
云遮忽有无,路坳见重叠。
凤响闻笙竿,龙灵化蛙哈。
再掬清冷波,一洗滞匼。
但愿高高流,勿以众流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自然景象:石头上有着红色和金色的纹路,林木与青翠的山色交相辉映。灵泉长流,恰似与银河相接。年迈的眼睛俯视着千丈高的山崖,吟唱着在山间转悠。云雾时隐时现,山路曲折重叠。凤鸣声中传来笙管的乐声,龙的灵气化作蛙鸣。再一次捧起清凉的水波,洗去心中惆怅。只希望这水流能够高高地流淌,不要与其他的流水混杂。
注释
- 石色:指石头的颜色。
- 丹砂文:丹砂是一种矿物,颜色鲜红,形容石头上有类似的红色纹路。
- 灵源:指灵动的泉水。
- 银汉:指银河,诗人用“银汉”来形容水流的清澈与悠远。
- 千仞:形容山崖的高耸。
- 吟步:吟唱的同时走路。
- 凤响:凤凰的鸣叫,象征美好和吉祥。
- 龙灵:龙的灵气,寓意神秘与高贵。
- 滞匼:指心中郁结的情感。
- 高高流:希望水流能保持清澈,不被污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照,宋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作品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尤其擅长描绘山水景色。
创作背景:
这首《黄公济》可能创作于作者游历黄公济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反映出他对清澈、纯净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清澈灵动的生活态度的向往。诗中通过“石色丹砂文”与“林木翠相合”的描写,构建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山水画面。同时,通过“老眼挂千仞”与“吟步绕百匝”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岁月的沉淀与对自然的深刻感悟。诗人在云雾的变化中找到了人世间的无常,而凤鸣与龙灵的意象则进一步提升了诗的意境,象征着高尚的精神追求。最后,诗人以清波洗去心中的滞闷,表达了对高洁生活的希望,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石色丹砂文:描绘石头的颜色和纹理,展现了自然的美丽。
- 林木翠相合:强调山林的生机与自然的和谐。
- 灵源一派长:灵泉的长流,表现了自然的永恒。
- 近与银汉接:水流与银河相接,象征着清澈与遥远。
- 老眼挂千仞:年迈的眼睛看着高崖,感叹人生的无常。
- 吟步绕百匝:吟唱的同时漫步,表现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
- 云遮忽有无:云雾的变化,象征着人生的不确定。
- 路坳见重叠:山路曲折,暗示着人生的复杂与艰难。
- 凤响闻笙竿:美好的声音,象征着吉祥。
- 龙灵化蛙哈:灵气的变化,传达一种神秘感。
- 再掬清冷波:再次捧起清水,象征着重新洗净心灵。
- 一洗滞匼:洗去心中的郁结与烦恼。
- 但愿高高流:希望水流不断向上,保持纯净。
- 勿以众流杂:不希望被其他浑浊的水流混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流比作银河,增强了意境。
- 拟人:云雾的变化,赋予了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凤响闻笙竿,龙灵化蛙哈”,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清澈、纯净、自然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表现出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审美情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色丹砂文:象征着自然的美丽与多样性。
- 灵源:代表着生命的源泉,寓意纯净与清新。
- 凤响:象征着吉祥与美好。
- 龙灵:代表着神秘与高贵的精神力量。
- 清冷波: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纯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灵源一派长”中的“灵源”指的是什么? A. 一种动物
B. 一种植物
C. 一条泉水
D. 一座山 -
“凤响闻笙竿”中“凤”代表的意象是什么? A. 失败
B. 吉祥
C. 忧愁
D. 疲惫 -
诗人在最后希望水流保持什么状态? A. 清澈
B. 浑浊
C. 缓慢
D. 停滞
答案:
- C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中与幽人对酌》
诗词对比:
- 比较徐照的《黄公济》和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描绘了山水之美,但徐照更注重水的灵动与清澈,王维则强调山的静谧与深远。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山水诗研究》